摘要:溪南补竹图 新行里欲作新篁, 特向溪南补竹忙。 待访徐陵旧时宅, 伤心烟雨锁筼筜。 清代贡生蒋若济 新篁镇著名二十景之一的溪南补竹,在太平桥南堍东侧,至南星桥,竹林占地百多亩,有各色品种的竹子。往南,隔着骑塘港是二十景之一的骑堂残雪,祗堂寺建于
溪南补竹图 新行里欲作新篁, 特向溪南补竹忙。 待访徐陵旧时宅, 伤心烟雨锁筼筜。 ——清代贡生蒋若济 新篁镇著名二十景之一的“溪南补竹”,在太平桥南堍东侧,至南星桥,竹林占地百多亩,有各色品种的竹子。往南,隔着骑塘港是二十景之一的“骑堂残雪”,祗堂寺建于唐朝时期,寺前有张节母坊。 东南角相连的是二十景之一的“止庵丛桂”。 此地旧有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的常平仓,由嘉兴县令陈儒建造,进士朱廷益为记。碑刻额题“常平仓”三字,末署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嘉兴县事四陵郑振先生石。又有商人居民等题名。 碑文记录了建仓情由:为应对因灾荒年份赈灾非常之用,新篁一地相当富裕,首称膏腴之邑,又属水陆交通便利之处,便于平粜事宜,故,嘉兴县令陈儒,联合守道海州张公,巡道江州杨公,在新篁镇立诸郡仓,其制以谷歉,以备非常,通称“常平仓”。 同时,里仁乡两头的钟埭、新丰、王店三镇各设分仓。 万历二十六年,郑振先在常平仓内,增立社学。常平仓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几度添建修葺,至光绪时毁。后社学废基改成为演龙场。 清朝进士王宗恒有《水龙告成》: 古人心甚苦,制作靡不备。功用若水龙,千载获其利。本是军中需,移为救火器。熒惑祸至惨,一发不可避。猛烈势炎炎,徒手任渠炽。积金与积粟,须臾尽捐弃。朝为富家翁,暮无立锥地。即如去年冬,余家遭祝融。急起呼比邻,奔走劳汪公。汪公时雨师,挟龙指西东。水至火扑灭,举室感靡穷。因思天壤内,凡事贵远虑。譬如兵不用,不可一日去。我今一遇灾,志决无犹豫。特难孤掌鸣,甘心学借箸。里中有张子,替襄乃克成。或人识更远,笑我以沽名。我宁使人笑,但愿长太平。 迤逦而东的丁溪,溪边老树扶疏,历久弥茂,其间有一棵古槐,生长于明朝以前。古槐的南面为张中书宅,张中书名弥高,字稼石。康熙丙午举人,官内阁中书。著有古槐堂诗文稿。解元张廷济亦有诗一首: 我家中书君,诗律深于杜。 作书笔不骄,师法亦入古。 惜哉世不昌,孙曾断香火。 冷落丁溪南,毵毵槐花雨。 张中书宅稍东是王进士的别业“墙东草堂”。王进士名宗恒,字思正,号澹庵。查太史初白慎行为“墙东草堂”书额。雍正乾隆间,当湖贡生施沈汉,来里中授经曾居此。 国子生王福申有诗: 古槐仄径绿阴稀,避世墙东此掩扉。 太息沧桑门巷换,燕来犹自认乌衣。 廪生张邦枢也作词一首: 輭晕溪,烟浓圜,晓月婆娑。一树墙阴。试问墙东当时曾。绕楼深绿云一片,遮难定。捲丝风写入凉琴。到而今,劫换沧桑,依旧森森…… 王进士的别业东与“琅山堂”相并,“琅山堂”为太学生王士龙故居,由曹侍郎书额。朱彝尊诗云: 琅邪风调旧知名,未老抽簪乐事并。 三径重开槜李宅,一官曾蒞刺桐城。 箧中定有丹经在,镜里何曾白发生。 六十看来同四十,驻颜况有月波清。 “琅山堂”后暨二宅皆属海昌人马氏所有。又东为射园。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