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上阳台帖》:项元汴收藏的李白唯一传世真迹(2)

2013-02-24 14:43 作者:西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阳台宫。这一天,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阳台宫。这一天,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上阳台帖》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通名)也。”

  再后有元代张晏跋曰:“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元代书法家欧阳玄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不过对于这件国宝,至今还有行家存有异议。因为在《上阳台帖》中,我们看不到宋朝内府惯用的“宣和”、“政和”诸玺和内府图书九叠文大印的痕迹,只是在帖前骑缝处隐约可见旧双龙圆印,帖左下角依稀可辨旧连珠印,也已剥落模糊。对这一点疑问,据启功先生推测,宣和藏品在靖康之乱以后从宫中流散出来,多被割去玺印重新装裱,以泯灭官府旧物的证据。同时启功先生指出,从笔迹的时代风格上看,《上阳台帖》与颜真卿的《刘中使帖》极为相近。颜真卿与李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书写风格,常有其共同特点,可以相互印证。

  纵观全帖,收藏印章琳琅满目,达六十三方之多,其中大部分为项元汴所钤。 从宋徽宗题签的“唐李太白上阳台”前隔水右侧,自上而下从右到左,分别钤有“天籁阁”、“项元汴氏审定真迹”、“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氏子京”诸印;隔水和本帖骑缝自上而下钤着“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卷末太白落款处,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钤有“墨林项季子章”、“项元汴印”、“子京珍秘”、“项叔子”、“檇李项氏世家宝玩”。后隔水自上而下还钤有“子京父印”。其中以“檇李项氏世家宝玩”九叠文大印尤为壮观,同宣和“内府图书之印”九叠文大印足有一拼。

  这件国宝中的国宝,于宋宣和年间收入禁宫,至靖康之难后从北宋宫中流出,后落于奸臣贾似道之手。到元代被张晏所藏,明代为项元汴藏入天籁阁,在嘉兴待了一百余年。直至清兵入关,攻陷嘉兴,《上阳台帖》随着天籁阁的诸多珍藏一并散落人间。清初被安岐所得,后流入清宫。至民国,溥仪将《上阳台帖》偷运出故宫,随后又流落民间,被一代名士张伯驹重金购得,并于一九四九年将其呈献于毛泽东(出自《一代名士张伯驹》,任凤霞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毛泽东得此宝帖后极为欢喜,一得空闲就拿出仔细赏玩。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嘱咐中央办公厅将《上阳台帖》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