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人对王同了解不多。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王同是杭州人,字同伯,一字肖兰,晚号吕庐。他是光绪三年(1877)进士,立主杭州各书院山长。 他对诗文、刻印都很擅长,尤其精通篆、 隶及文字学,还喜欢临
嘉兴人对王同了解不多。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载,王同是杭州人,字同伯,一字肖兰,晚号吕庐。他是光绪三年(1877)进士,立主杭州各书院山长。 他对诗文、刻印都很擅长,尤其精通篆、 隶及文字学,还喜欢临摹石鼓文及曹全碑。他曾著有《吕庐文集》、《塘棲誌》、《校勘金石随笔》、《考释古泉录》、《说文诗书同异考》等作品,终年65岁。说起来,也是浙江近代史上颇为丰富精彩的一位文化人。 蒲华绘《紫阳山居图》的同时,还题记行书26行,记载的就是王同作为紫阳书院山长的事迹,还详细解释了南宫舫、春草池、垂钓矶、簪花阁、寻诗径、石梁、笔架峰、双峡、螺泉、鹦鹉石、观澜楼、别有洞天等, 画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紫阳十二景”。从蒲华的记录里看到,这幅《紫阳山居图》据名人诗集中得到的十二景得名绘制。从后面姚煜题词中能看到真有紫阳之山在余杭塘栖。 此外,还有高保康、吴受福、立诚、丁立中、盛庆蕃、姚煜、孙亮恭、必公棪、观妙道人公复、许彤、春甫、吴士鑑、汝霖等14名来自嘉兴、海宁、杭州、余杭等地的文人旁题, 写的分别是他们对王同的仰慕及与其交往的记忆,其中不少人曾是王同的门生。这14人旁题是在王同去世后,题与定叔的,王同是收藏主人,后王同去世了,定叔成为了这幅《紫阳山居图》的收藏者。最后,还有王同另一位门生程学銮题内记,除了讲述对紫阳山居的的观感,也写下了这副作品的流转过程:丁丑之变几遭劫灰,福庵世叔得之于沪市。 可见紫阳山居已成为了一种象征,是王同弃官归掌,教塘栖紫阳各书院垂二十年的缩影。虽是一幅画作,包涵不了那么多学子文才的经历和酸甜苦辣的生活。但是给后人研究人文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除了蒲华的画作精妙之外,这也是它珍贵的所在。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