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洪绶是一位享誉明代画坛的狂士,他一生沉溺于酒色之中,游弋于诗画之间。他行为古怪,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尤其是明灭亡后他更是徒有一腔报国血,而无以施展宏图,于是他越发癫狂不羁,时而跄地哭泣,时而放饮狂
陈洪绶是一位享誉明代画坛的狂士,他一生沉溺于酒色之中,游弋于诗画之间。他行为古怪,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尤其是明灭亡后他更是徒有一腔报国血,而无以施展宏图,于是他越发癫狂不羁,时而跄地哭泣,时而放饮狂呼,时而奔跑于山林莽丛之中。他的画更加怪诞,更加夸张,也更加幽微耐人寻味。明代画风画派迭变繁多,有南宋院体、宫廷绘画、浙派。陈洪绶绘画,特别是他的人物画出现了变形,当时还有没骨敷彩肖像等新面貌出现,而这是他独特的一面,为明代画坛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世界。 陈洪绶少时聪颖,才华初显。相传四岁时在一个亲戚家的粉壁上画关羽像,其亲戚疑为是真关羽便慌忙跪拜。后师从孙杕、蓝瑛。对弟子陈洪绶的作品,孙杕是这样称赞的:“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而蓝瑛则为“武林画派”创始人,也自愧在人物写生上不及洪绶,并以此发誓不再画人物,说陈洪绶的人物画“天授也”。 《赏梅图》为君匋艺术院藏陈老莲三件真迹之一,人物画,立轴,设色绢本,纵83厘米,横43.5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画中体现了士大夫儒雅生活、绅士风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画中主客二人正观赏盛开之白梅。陈老莲的画面中花瓶是最常见的道具,花瓶中也最喜欢出现梅花。此画中以玲珑雕透的湖石充当桌案,横卧于主客二人之间,巧妙地将画面分隔为三个层次,石桌上一株白梅插于青黑色陶瓶中,二人注视梅花,但眼神又仿佛若有所思,好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一片宁静与幽寂之中,让人凝止了血液的流动,暂停了心脏的怦动,就连呼吸的声音也显得是多余的。梅花代表高洁之意,画中两位高士所遐思的可能正是梅花之意韵吧。陈老莲一生似乎与馨香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你会觉得一剪梅永远地绽放着,他的画中常出现这样的道具,这是他艺术的徽记,性灵的风标。 画中主人为正面,坐在红底白色祥云为点缀背垫的老树根椅上,一手拢着梅花,一手指着一朵盛开之梅花,一切尽在不言中。客人以侧面姿态坐于湖石前,离观众最近,左臂卧抱于胸前,撑于石桌上,右手露出,指甲修长,点出主客都乃娴雅之高士身份。有趣的是画中主人无论是头部还是身体都要比客人画得大,而从透视学的角度来说主人处于画面后方本应画得略小些,客人略大些。然陈洪绶有很好的造型能力,特意将人物变形,突显出画中以主人为重点描述人物,而特别做了这样违反常规的安排,以意为先。主人的眼神似乎是看着梅花但又流露出一丝遐思一丝迷茫,一样的古意,淡不可收,将一切汇入永恒……正是对人生有着痛彻心扉的体认,才让他绘出了这样的眼神。 作者似乎要将这美的瞬间永远留住。他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他的作品总有着一种凄美的格调,具有冷艳的色彩。老莲作画不事常规,尽显自己的主观意念,以形绘神,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反倒使画中产生一种别样的逸趣。此画多以中锋用笔,画面清雅明丽,主题性强,主客二人衣褶处理流畅洒脱,富于韵律感。此画是老莲中壮年之作用笔清圆细劲,尤其二人须发画得轻松自然,无一丝败笔,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它的署款为:“策秋老道兄 洪绶画”。钤印一为“陈洪绶印”白文;另一为“老莲”朱文。左下角有“曾经钱君匋珍护”、“老氏腾溪书屋”两方收藏印,均为朱文。 陈洪绶的好友周亮工说,陈洪绶不是一个画师,而是大觉金灿。所谓大觉金灿就是光辉灿烂的觉者,在人们看来陈洪绶远不只是一个画家,也不是整日周旋于世海之人,他是大觉大悟者,觉人所未觉,悟人所未悟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