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徵明诗后的文字,道出了此画的来龙去脉。子重汤君即汤子重,与文徵明、王宠、唐寅等皆为友。子猷即王子猷,为东晋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兄。是为文徵明在朋友汤子重家聊及魏晋名士有感而作。辛卯七月为明嘉靖十年(1
![]() 文徵明诗后的文字,道出了此画的来龙去脉。“子重汤君”即汤子重,与文徵明、王宠、唐寅等皆为友。“子猷”即王子猷,为东晋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兄。是为文徵明在朋友汤子重家聊及魏晋名士有感而作。“辛卯七月”为明嘉靖十年(1531),文徵明时年62岁。 文徵明自26岁赴应天府乡试,直至53岁第九次参加乡试,居然九试不第。至此,他终于心灰,放弃科考。第二年,在工部尚书李充嗣的举荐下,文徵明入京授翰林院待诏。待诏其实是个虚职,先由朝廷供养着,写写文书,作作画,等待任命。后来,世宗皇帝大兴文字狱,杖责翰林院多人,至一死多伤,也让做官不久的文徵明顿生去意。居官三年后,他弃官归家,那年,他已58岁。 经历过屡试不第、为官弃官这样的变故后,文徵明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回到苏州后的生活,他更多是师友唱和、寻山游水、写诗作画,悠游自在。 《窗前鸣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此画构图平远,湖山秀美,水木清华;草庐中有高士正读书,不远处,访友正过桥而来。画家描写的,不正是自己的生活吗?文徵明传世作品较多,其形式面貌为三类:比较淡雅的仿古山水,水墨淡彩,青绿山水。此幅水墨淡彩作品,笔力清劲,笔法温雅含蓄,设色古朴淡雅,意境高远,好一派江南盛景。 文徵明的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皆有造诣。他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写来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他的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统一。 对此件作品,后代的八位鉴赏家已有很透彻、精到的解读,我辈实在不敢多言,否则,恐有佛头着粪之嫌。 最后要提的是,关于画中几方鉴藏印的考证:除了君匋先生“与君一别十三年”、“庚申君匋重得”两印外,另有“脀叟图书”、“停云”、“煦斋新购”、“一字檤子”印四枚。据查,“脀叟图书”、“煦斋新购”两印,为满族人英和的收藏章。英和,工于诗赋,擅长书法,好考据与收藏,曾官至清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其一家人均富才学,“为八旗士族之冠”。 |
- 上一篇:梅知己 贵本色--赵之谦《墨梅图》解读
- 下一篇:漫谈赵之谦两方自用印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