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钟声送尽流光》是一方文言文隶书的五面长跋印,跋文为:余幼居屠甸寂照寺西,昕夕必闻寺钟。及长,客杭之吴山。山寺钟声,或透晓雾而荡漾枕衾,或随暮霭而飘堕几席。期年,徙沪之澄衷中学,讲舍之侧有层楼巨钟,
![]() 此印最初的创作时间,为1942年5月,现所见的,是1953年重刻之印章。它记叙了钱君匋对人生历程的回顾与感慨。重刻的边跋,与1942年所刻相对照,有多处改动,这是解放后钱君匋在新社会政治形势下思想变化的体现。钱君匋说:“这篇跋语里的思想情况,正好代表我当时由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人面貌。到了现在,这种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了,不再那么悠哉游哉,高蹈虚无了。”此细朱文六字巨印和五面隶书长跋边款,是钱君匋篆刻的精品代表作。 钱君匋记述抗战时期流亡西撤的《战地组印》,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以上八方,令人遗憾。但是,它还是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的不少画面。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重温这些篆刻作品,细读边跋的诗文,它们把我们带回了风雨凄苦、动荡不安的抗战时期。印章记录了日寇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也记录了当时爱国文化人士为抗日救亡所作的努力,给了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教育。感谢钱君匋先生以篆刻艺术的形式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史料,这些印章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显珍贵。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