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松(1818年~1860年),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虚室、不虚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钱松爱好广泛,善鼓琴,好收藏并研究古碑旧拓,工书画篆刻。其
钱松(1818年~1860年),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虚室、不虚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钱松爱好广泛,善鼓琴,好收藏并研究古碑旧拓,工书画篆刻。其书法行楷,写杨凝式、褚遂良,隶书宗《礼器碑》、《石门颂》,功力深厚,为时所重;画工山水、梅竹,笔致老到,设色苍古;精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为清西泠八家之一。 两件扇面,尺寸略有大小,一书法、一山水,皆清雅高古。书法扇面形制为隔锦,三隔内容互不相连。第一隔:“宜参见稽建黄灵,王路阪险,鬼方不庭,恒戢节足,轻宠贱荣。”节选自《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第二隔:“是以唐虞畴咨四岳,五岁一巡狩,皆以四时之中月,各省其方,亲至其山,柴祭燔燎。夏、商则未闻所损益。周鉴于二代,十有二岁。”选自《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第三隔:“幼而好学,才略聪睿,《诗》《书》是综,言合雅谟。虑中圣权,既仕在公,忠允笃诚。”文字出处为《小黄门谯敏碑(中平四年七月廿八日癸卯)》。钱松对古碑旧拓研究至深,文字内容皆可信手拈来。 山水扇面款识有二,此处“乙巳”,为1845年,时钱松年仅28岁。然观此扇,没有一点稚嫩粗糙之感,线条古厚朴茂,跃然纸上。 从题款可知,此画是在钱松与朋友游览莲衣舫后,“日已斜曛”的傍晚时分,不计工拙,草草而就。画面前景,是坡石三棵古树,一条小径藏于坡石之后;山林深处,散落两三草屋;远处山脉,高雄浑厚,连绵不断。在平和淡墨中,远近层次分明,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细细品味这张扇面的线条,感觉有黄宾虹的味道,弧线多圆中带方,又似方中带圆,甚有“折钗股”之味。画面中多苔点,且都是以逆锋戳笔入纸,有篆刻中“切”笔的特点,颇有特点。赏至此,笔者方恍然大悟:钱松本行是篆刻,然也然也! 总而言之,此扇面清润高古,是为上品。 钱松天资聪慧,又刻苦好学,书画篆刻皆佳,从其28岁时的作品中已见端倪。他尤其痴迷金石研究,尝摹汉印二千方。赵之琛曾深叹其能:“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可惜,大才之人竟难善终——1860年,太平军攻打杭州,性情刚烈的钱松为了不受贼寇所辱,携家人五人服毒殉节,唯其次子钱式喝药后呕吐不止,幸免于难。事后,赵之谦痛惜故人钱松之死,留钱式于身边,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