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蒲华行书墨竹扇欣赏(2)

2016-03-25 10:05 作者:高逸仙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今天介绍的这件行书墨竹成扇,作于1898年,时蒲华67岁,为其艺术高峰期作品无疑。成扇甲面为竹石图,乙面为行书,书画俱佳,堪为精品。 蒲华一生画竹无数,此《竹石图》细竹三竿傍石而出,竹叶婆娑、繁茂细密。左下


  今天介绍的这件行书墨竹成扇,作于1898年,时蒲华67岁,为其艺术高峰期作品无疑。成扇甲面为竹石图,乙面为行书,书画俱佳,堪为精品。

  蒲华一生画竹无数,此《竹石图》细竹三竿傍石而出,竹叶婆娑、繁茂细密。左下又有小丛嫩竹斜势而出,挺拔中不乏灵动。增强了画面的错落感和丰富性,使得方寸之间,浓淡自见,叶叶相生,一片天机。

  在中国绘画史中,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多被人们推崇,历代文人墨客竞相绘竹,知名的有宋代苏轼、文同,元代吴镇,明代王绂,清代石涛、郑燮。到清晚期,能够独树一帜的,恐怕就非蒲华莫属了。读蒲华墨竹,才知道艺无止境的真正含义。蒲华自号“种竹道人”,其写竹如写书法,率性而为却法度犹在,酣畅淋漓,沉着痛快。其笔下之竹,已非我辈眼中之竹,是东晋王子猷“不可一日无此君”之竹;是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竹;亦是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之竹。至此,“蒲竹”成矣。

  艺术高峰期的蒲华,其画老辣苍润相间,“画竹深通狂草理”(杨伯润语),运笔狂放不羁,随心所欲。而这一时期的书法,书体上却是追求一种沉稳与内敛,一如蒲华经历沧桑后对世事的态度。以乙面书法为例:此件作品,笔画不见前期的“露锋”现象,不作“圭角”,用笔圆劲流利,线条粗细顿挫分明,气度平和中见天趣;稳妥中显豪放。书法文字为东坡跋画,“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焉。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中国艺术史上有了杜子美、颜真卿、吴道子等大才,早在一千多年前,天下之能事已经“毕”矣,那么,后来成千上万如过江之鲫的舞文弄墨者,难道不是某种悲哀吗?苏东坡、蒲作英都有此等感慨,何况我辈,读来不免忧伤。

  蒲华生前,潦倒不得志,1911年夏天,蒲华因假牙脱落至咽喉而气绝身亡。身后萧条,吴昌硕为其料理丧事,归葬嘉兴西丽桥西堍。由沈汝瑾撰述、吴昌硕书写、赵石泥镌刻的《蒲君墓志铭》刻就时,墓已封土,乃嵌藏南湖烟雨楼监亭的内壁。今蒲华墓已不存,其碑于公元2000年,从南湖移至蒲华美术馆内,供人凭吊。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