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陆恢《临泉小隐》赏析(2)

2016-07-25 17:59 作者:高逸仙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吴湖帆所著的《吴氏书画记》一书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宋人画《四皓图卷》,本身无款字,仅于松节处画一年字为记,尚书公(吴大澄)题签为刘松年笔。光绪间,尚书公曾属陆廉夫先生摹一本,今附装卷后。陆廉夫与顾若波、


  吴湖帆所著的《吴氏书画记》一书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宋人画《四皓图卷》,本身无款字,仅于松节处画一‘年’字为记,尚书公(吴大澄)题签为刘松年笔。光绪间,尚书公曾属陆廉夫先生摹一本,今附装卷后。”陆廉夫与顾若波、倪墨耕、金心兰合作的《庚寅除夕祭画图卷》中多为临摹作品。

  现今藏于君匋艺术院的陆恢《临泉小隐》山水图轴中,我们仍旧能看到其对前人技法、图式的尊敬和学习。其在落款中明确写到“仿黄鹤山樵大意”。在这张长132厘米,宽32.5厘米的作品中,笔者清晰地看到一位清代画家对传统山水画技法图式的学习。其树法、石法、水法以及屋子、人物衣褶的笔法,皆十分考究,且有出处。虽没有达到题跋中期望的王蒙笔意,但绝不像今人评价:陆恢取法王石谷。这张山水立轴的气息应该在清代之前,如若你临摹过沈周的《庐山高》,你会惊讶于他们笔法与设色的相似性。你不禁暗暗偷笑陆恢在题跋中吹了牛皮:明明只学到了沈周,非要高抬自己取法乎上,是学沈周的老师——王蒙。

  此画用笔轻松自然,整张画山势走向清晰,气势连贯。最前方曲水萦绕坡石、楼台,一人行于长廊,一人依于栏上眺望水面,若有所思,神形具备。一枝虬松如巨龙交错盘曲而上,势不可挡,较之沈周《庐山高》前景之松,以气势取胜。房屋后古木重重掩掩,郁郁葱葱,树木以叶子各异而分明。山石皴法以王蒙的解索皴为主,偶尔转换为短披麻。在山石底部赋以淡赭石,明处以淡花青点染,使得画面墨气氤氲。

  这张画中,我们还能看到古人传移摹写的学习方法,以及古人学习古人时的思考。就像陆恢在学习山水画时,对“南北”技法以及美学思想的思考,其在题跋中写到“北宗刻削,山无遁形;南宋浑融,山有态度。叔明以篆籀之笔抉山水之蕴。南宗中入微出显乎也”。我想这些艺术观点的产生与形成必然离不开对经典传统书画的学习临摹,只有反复深入探讨才会有所体会。另外,我们可以从陆恢这个个体身上看到不同地域的海派画家的不同特性。苏州吴门一带的海派画家,对传统的坚守会更加多一点,不像岭南地区那么激进。这便是这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现在抛开束缚,回过头去看四王以及陆恢,会更加中肯和心存感激,有这样一群醉心于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人,使得中国传统书画源远流长。“艺术的历史就是一种不断对传统进行再阐释的历史,是以阐释为手段不断创造的历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对清代考据学如此。这便是所谓的以古为新吧。

  此件作品为陆恢1914年为平湖葛昌枌所作。葛昌枌(1897~1951),字祖芬,号绳道人。家富收藏,祖父葛金烺、父葛嗣浵均为知名藏书家,先后积至古籍善本、宋版书等10万余册,40余万卷,另藏明清名家刻印数千方,曾见吴昌硕为葛家刻印几十方之多。

  葛昌枌对陆恢是作应是欢喜有加的,在珍藏十多年后的1927年,复请当时德高望重的学者画家金蓉镜题跋,金氏极其认真地写上七律一首:“派演包山展笔初,飘然黄鹤下庭除。直探林屋烟霞窟,那得灵威报尺书。”于是,这件作品又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