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谷禅师是嘉兴人,俗姓怀,出家后名法会,号云谷。他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人,幼年剃度于嘉善大云寺,后至嘉兴天宁寺、南京丛桂庵等名刹参究禅宗。晚年住栖真寺。憨山十九岁出家,启蒙师是云谷。海印告诉大师
云谷禅师是嘉兴人,俗姓怀,出家后名法会,号云谷。他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生人,幼年剃度于嘉善大云寺,后至嘉兴天宁寺、南京丛桂庵等名刹参究禅宗。晚年住栖真寺。憨山十九岁出家,启蒙师是云谷。海印告诉大师,云谷师祖是万历三年(1575)正月初五寂灭的,那时法寅师祖还在,法寅筑造禅堂是为供养云谷,两位师祖都是栖真寺高僧。 憨山大师此行。在麟溪(池湾)沈旅渔家中盘桓了数日。临别,大师磨墨濡笔,恭楷写下了一篇《栖真寺置长生田引》,他在“引”中说:“予思以塔院属常住僧,随众食则塔顾之可久,僧依之可安,以长策也。”又转述沈旅渔居士的话后道:“且闻居士述梦寺伽蓝告以乞赡僧田,居士即许四十八愿,神甚喜之……是知神乞田以供僧,其僧必真;则人舍田以供僧,其神必护。”大师在此处特别讲到一个“必真”,语气似截铁,断不容疑。由是可知世有伪僧、假和尚亦由来久矣,而我栖真岂能容一伪缁乎? 憨山大师此行后不到十年,如山上人发起募修栖真寺,寺得以廓大而镇因之兴。 我以为这跟憨山的“引”是有相当大因果的。憨山在“引”末说:“老人他日或来说法,则为我先师出广长舌,并使我大师法身常住于此,为一方万世之福庇,岂不为一因缘哉!” 如山没有辜负憨山,那云谷禅师的墓塔也已修葺,残砖上的字已补刻,只是憨山未及目睹,大师先于三年前在广东曹溪宝林寺圆寂了。 憨山《栖真寺置长生田引》,正文凡四百三十字。作于明万历丁巳三月初八。时大师在麟溪(池湾)沈旅渔寓,桃花盛开,田野上菜花烂漫似金。 这一篇短文,是我栖真文献,历来关于栖真寺的文献甚少,这一篇真是珍其难得了。 ![]() 栖真寺高僧之墓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