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小镇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小镇故事 > INTRODUCE

宛然府城气象的乌镇--南栅杂记(2)

2012-06-19 07:35 作者:邹汉明 黄才祥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老门牌 乌镇由于地处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嘉兴、苏州)七县(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震泽)错壤之地,太平年代,自然百货骈集,战乱频仍的乱世,毁灭性的灾难也少不得首当其冲。明嘉靖三年


老门牌

  乌镇由于地处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嘉兴、苏州)七县(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震泽)错壤之地,太平年代,自然百货骈集,战乱频仍的乱世,毁灭性的灾难也少不得首当其冲。明嘉靖三年(1524),镇人陈观记载乌镇盛衰甚详,大致是,乌镇盛于南宋淳熙(1174—1189)、嘉定(1208—1224)年间。这是宋室南渡的直接好处。宋室南渡,士大夫多卜居此地,直接招致了商业经济的繁荣。这也是江南大多数市镇兴盛的一个契机。但到德祐二年(1276),乌镇突然衰落,“德祐丙子岁,公署、酒楼、官店,悉入为民庐。”乌镇在元末再罹兵燹,“民庐寺观书馆举为灰烬矣,其仅存者唯两浮屠之遗迹焉。”明初经修养生息,稍稍恢复了元气,到了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年谷屡登,居民殷福,锐于兴作。”这个时期,乌镇经历一段规模颇不小的开发,“卑者高之,隘者广之,荆棘荒芜素无人居者,亦删刈而结构之。”这次开发的直接结果是,乌镇的镇容得到了巨大改观——寺观巍然焕然,雄视四方,民居鳞次栉比,延接于四栅。这在陈观,是亲眼目睹的。在老土地陈观眼里,这样的镇容镇貌,已经超过了乌镇历史上最繁华的南宋。到了他校正《乌青志》的嘉靖年间,眼见得“负贩之广,封桑之勤,又日盛一日。且士知向学,科贡有人,民知尚义,输赈多室,缙绅士夫摩接街市,民风土俗一变而为富庶礼仪矣。”剔除这位陈先生对他服务的那个皇明时代的过分美言,一个盛极一时的乌镇,后人还是颇可触摸的。

  到了清康熙年间,乌镇规模又是一变,“居民殆万家,又为乌程之巨镇……乌镇一区,实为浙西垄断之所,商贾走集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见康熙《乌青文献》卷一,建制)这不是一般的江南市镇所可比拟的。

  有清一代,由于乌镇蓬勃的蚕桑业的兴盛,乌镇府城的架势其实早已经具备。十字形的江南巨镇,有着长长的“乡脚”,保证了居民的日常开销,可谓民物繁缛,巨丽甲于他镇。根据乾隆《乌青镇志》的记载,“市逵广袤十八里”,而这个时期,湖州、嘉兴两大府城,周围仅十二里。迨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里人卢学溥等修撰的《乌青镇志》刻成,乌镇的疆域,“市逵纵七里,横四里;青镇纵同,横半之。”其时,乌镇并设有四大城门,即福昌桥北堍的南昌门——青镇的南门,通杭州;利济桥南堍的澄江门——乌镇之北门,通苏州;永兴桥西堍的朝宗门——青镇的东门,通嘉兴府;通济桥东堍的通霅门——乌镇之西门,通湖州府,俨然通都大邑的气势。与此四门相对应的是,土人直呼乌青镇为南栅北栅东栅西栅。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将分别叙述之。

  1950年,原属吴兴县的乌镇划归桐乡,与河东的青镇合并为一镇,定名乌镇。这个乌镇,与历代志书记载的“乌镇”,有了新的扩大了的内涵。此名沿用至今。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