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店铺 乌镇南栅,实可以浮澜桥为界限,浮澜桥往南,俗称桥外头,民国以来,为乡民市易之区。丝庄等均设于此。现在,街两边的房子比之桥北常丰街,明显窳敝,新砌的白粉墙替代了焦黄的排门,确有市梢头的感觉。但自
![]() 老店铺 乌镇南栅,实可以浮澜桥为界限,浮澜桥往南,俗称桥外头,民国以来,“为乡民市易之区。”丝庄等均设于此。现在,街两边的房子比之桥北常丰街,明显窳敝,新砌的白粉墙替代了焦黄的排门,确有市梢头的感觉。但自晚清同光以来,这里却是木业、竹行业的繁盛之地。这里的竹货均来自湖属上柏、梅溪等处。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竹行一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抗战军兴,日军进驻乌镇,南栅竹木业的凋敝,已是大势所趋。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我在南栅却看到了“独此一家”的“南栅天成竹行”,经理姓黄,屠甸人,十八岁来乌镇学做生意,一住四十二年,在此娶妻生子,顽强地扎根在乌镇肥沃的土壤里了。在他家小小的门面口,一排排气势非凡的青竹岿然屹立,仔细看,每支青竹的竹篰头上,安装着铁钩,原来是撑船用的篙子。竹行北面的墙上,是“乌镇供销社生资商店南栅竹木部”字样,这是上世纪的遗物,沿袭到现在,只有“天成”一家了。 南栅头,当年我父亲摇船经过的河道已经用铁架子封禁,有如健壮的胳膊上上了一块夹板。我坐在河口,呆望了许久。远一点的斜尖子,还是原来模样。往来的大铁皮船,都绕到嵇家汇那个方向去了。车溪市河,像江南的所有河道,浑浊,静默,无话可说。只是,石驳岸上,倒挂的杨柳突然抽芽了,一点一点的鹅黄色嫩头,在微风中向着我点了点头。这是不是春天的颜色呢?这一点点嫩绿,在江南古镇的街面上,特别地显眼。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