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毓川是地质找矿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苦与乐都与找矿事业相伴相随。 地质找矿,一个终日与深山大石打交道的行当,是一个寂寞事业,可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关系密切。 地质工作研究和探测的对象是已有46
陈毓川是地质找矿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苦与乐都与找矿事业相伴相随。 地质找矿,一个终日与深山大石打交道的行当,是一个寂寞事业,可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关系密切。 地质工作研究和探测的对象是已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地质科学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者必须走出书斋,在天地山水之间考察。 对找矿人来说,找矿过程如同谈恋爱,让人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陈毓川说:“搞地质就这样,你越是进去兴趣就越大,你越出不来。”找矿人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通过采样来读懂来自地下岩石“暗语”,从而判断是否有矿,有怎样的矿。 中国从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到今天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离不开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矿产人的艰辛劳动。 “完全融入了这广阔的自然界” 1983年3月,陈毓川跨进地质矿产部的办公室,大家都说,来了个地质队的人。 他穿着褪色的蓝色中山装,脚蹬大头登山鞋,面容消瘦,皮肤黝黑,一副地质找矿人的标准像。 当时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研究所所长陈毓川接到一个通知,要调他到地质矿产部任地矿司副司长。地矿司1952年成立,是一个地质业务管理部门。陈毓川并不乐意,他想留在矿床所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他写信给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部长没同意,时任副部长朱训又来做他的工作。陈毓川于是提出自己的条件:每周要给他一定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完成他手头的南岭攻关项目的矿床课题研究。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 陈毓川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找矿。矿区的地质奥秘紧紧吸引着他,探索追求未知的欲望和动力让他淡忘一切。时至今日,他还是觉得,从事地质事业让他看到了普通人难以看到的大自然的美丽。 “记得到(广西大厂矿区外围)芒场矿区是金秋季节,每天晚上,坐在小屋前,面对远处的深山,头顶闪耀着的星空,村口几棵硕大的桂花树,发出的阵阵香味随风飘来,真使人陶醉,自己完全融入了这广阔的自然界。” 而他不想撒手的南岭攻关项目,他一直任矿床课题负责人。1985年,这支队伍完成了南岭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矿床的课题研究报告。在南岭地区矿床研究成果中,有他们从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出发,在对比武夷地区和云开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成矿的演变规律(发现相似性)后得出的预测——武夷构造带必定有云开地区的构造蚀变岩型的金矿。后来的几年,地勘队伍果真在那一带找到了金矿。 1988年,南岭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南岭地区的矿床研究成果获得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作为地矿司的末代司长,陈毓川干了八年(1990年,地矿司撤销)。他到地矿司前两年抓的两件事中,一件就是去秦岭地区调查部署找矿工作,当时任地矿部副部长的温家宝是这个项目的组长。 1986年,陈毓川被任命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一干就是12年。1992年,他担任了地质部的总工程师。“我科研工作没停过,一直搞国家攻关项目,凡是我们部发现新的矿区,我都得去。” ![]() 1976年,陈毓川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宁芜火山铁矿项目成果评审会”上作报告。 |
- 上一篇:沈国舫:我从年轻时就做着一个“绿化祖国”的梦
- 下一篇:吴澄:为学重要,为人更重要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