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岗位在中国 喷射冶金的成就,使徐匡迪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1982年3月,徐匡迪获邀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一个月后,他参加第二届国际喷射冶金学术会议,与12个国家近百名教授和研究者研讨,组委会
我的岗位在中国 喷射冶金的成就,使徐匡迪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1982年3月,徐匡迪获邀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一个月后,他参加第二届国际喷射冶金学术会议,与12个国家近百名教授和研究者研讨,组委会评选出30多篇论文会上宣读,徐匡迪读了三篇(其中一篇代中国教授宣读)。他出色的学术表现,震动学术论坛。东道主英国金属学会副主席戴维斯博士激动地说:“从本次会议看,我预言,钢铁冶金的未来可能属于中国!” 这次会上,徐匡迪还被另一双眼睛注视着——瑞典兰塞尔公司总裁卡列里克·欧贝格博士。会后他访问中国时,又被徐匡迪设计的小型喷射冶金装置吸引,萌发邀请徐匡迪担任公司总工程师的念头。徐匡迪在英国申请的两个专利,也被这家公司应用。 1984年3月,瑞典赫格纳斯,徐匡迪站在兰塞尔公司门前。 “兰塞尔公司击败德、日对手赢得北海油田管线合同——秘密武器就是中国教授!”上任3个月,徐匡迪率领展出团在第六届国际冶金工艺及装备博览会上,击败德日强势对手,赢得北海油田管线钢合同。 这一项目可为当地增加300个就业岗位。庆祝会上,徐匡迪受到市民们热烈欢迎,他被授予“荣誉市民”。这位面带笑容、彬彬有礼的中国教授给市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不久,徐匡迪升任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 这年秋天,时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出访欧洲。在瑞典徐匡迪的家里,他们彻夜促膝长谈,说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上海工业大学的建设时,钱伟长对徐匡迪说:“国家需要你,学校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帮我一起管理学校。” 徐匡迪被震动了。出国就是为了把国外技术拿回去,现在国家正快速发展,钢铁工业尤为重要,应回国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公司为徐匡迪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新任总裁亲手将任职评价书交给徐匡迪,“徐匡迪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尽管本公司一再挽留,他仍声称‘我的岗位在中国’、‘在上海’!” 1985年6月,徐匡迪回国,他带回的还有10万字的工作报告。 这是徐匡迪人生的一次大转折。 成为钢铁冶金学家,或许,父亲当年为儿子取名徐抗敌时并未想到,但爱国的种子早已种下。 1937年,战火中逃离上海的难民中,一位年轻知识分子带着大腹便便的妇人和年幼女儿。年底,连日的颠簸,婴儿提早降临。松岭一座古庙中,父亲在母亲的指挥下,亲手迎接了儿子的到来。 日寇横行,山河破碎,父亲给儿子取名“徐抗敌”,希望“男儿当自强,抗敌保家乡”。1944年,小抗敌在昆明读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说,德国纳粹已投降,抗战胜利在即,给你改个谐音的名字吧:“匡迪”,意为“匡扶正义,迪吉平安”。小抗敌高兴地捧着毛边纸给父母看,他们都说改得好,从此徐抗敌成了徐匡迪。 直到今时,他提笔签名时,仍不敢忘双亲的期望和老师的教诲。 ![]() 1984~1985年,徐匡迪在瑞典兰塞尔公司。 |
- 上一篇:姜文汉:我一生中有三次改行
- 下一篇:周志炎:搞科研要有点傻气,也要有骨气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