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话】 如果有理想,从事各行各业都能成功 记者:您最近一次回家乡是何时?有何印象? 徐匡迪:两年前我回嘉兴,感触很深。嘉兴用很大力度推科技产业化,建了很好的园区。城市发展不创新,不占领新科技高点不行。
【对话】“如果有理想,从事各行各业都能成功” 记者:您最近一次回家乡是何时?有何印象? 徐匡迪:两年前我回嘉兴,感触很深。嘉兴用很大力度推科技产业化,建了很好的园区。城市发展不创新,不占领新科技高点不行。我看电视说有个村子,用光伏发电(编者注:新塍镇沙家浜村——浙江省首个光伏发电村),非常好。 记者:钢铁是重污染工业,您的“可循环钢铁新流程”推广了吗? 徐匡迪:首都搬迁到曹妃甸的京唐钢铁厂已成功投产五年,但目前还未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因为老钢企改造用此构想比较困难。这几年,宝钢在湛江东海岛建设新钢铁基地,基本采用这个思路。未来钢企改造重新战略布局时,应会有更大规模的应用。 记者:您曾针对钢企的碳排放,提出氢冶金学? 徐匡迪:科学设想是利用太阳能或者水力、风力、核发电等没有碳排放的绿色能源,电解水提取氢,再用氢还原氧化铁,排放的是水蒸气。在实验室已试验成功,但要变成大工业装置还有待时日。 记者:您市长任内,上海变化很快,谈谈城市发展与环境。 徐匡迪:上海的变化是从一个近代工业大城市,转化成国际金融贸易港口和高技术城市。上海曾是中国工业高度聚集的城市,带来的是城市污染、交通运输等问题。在这种情势下,上海必须转型,建证券、期货、外汇、钻石等交易市场,同时,发展金融业。一个现代化城市,应是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和科技流的聚散地,而不是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聚散地。 记者:您在科研高潮时,步入政坛,可有遗憾? 徐匡迪:我们这代人,经历过国家、民族存亡的苦难时期,报效国家的意识很强烈。 我的人生有两次大转折。 当年,瑞典公司希望我留下,把我太太和女儿也办了去。我在瑞典月薪5000多美元,远远高于同在瑞典的中国教授。钱很多,但我们应该对培养我的国家负责。前几天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到派留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多亏小平同志,我们知识分子才有今天。我不能为自己的利益,就忘了国家,忘了党对我们的希望,我是个党员。 另外一次转折就是在科研事业最高峰时,当时,我已被提名院士,一轮已经通过,组织上调我去市政府工作,思想上不能说没有斗争。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跟我说,你可以保留教授的职位,只是,人家玩的时候你去做研究。他说“我还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呢”。(您担任上海市长时还在发表论文。)对。我署名的文章,我都曾指导、参与过,不属于我研究领域,或未直接指导、参与过实验的文章决不挂名。 记者: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匡迪:最重要的是执著地追求真理和对科学事业的忠诚。 现在科学界的年轻人有些浮躁,有人甚至造假。我曾停止过一个研究生的读博。因为只有经过一系列实验,才能获得一条反映客观规律的曲线,而他只做了若干实验,就用计算机拟合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太完美了,我心里没底,让他重做,他做不出,只好老实说。虽然我们私人感情很好,但这些事是做科学工作不能原谅的。我和他说,希望你到社会上锻炼一段时间,培养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否则很难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记者:您曾鼓励理工学生多读人文科学类书籍,这是您的经验吗? 徐匡迪:这不是我个人的经验,是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的经验。专家如果只专注自己的专业,就有可能成为匠人,掌握的只是一种技艺,但好的科技工作者却不应该只是匠人。工程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思维,工程和环境有关,和周边生态有关。另外,工程不是一个人的事,这就有社会学和管理学的问题。凡在科学技术上有造诣的先辈,人文基础都很好。当然,人的精力有限,每一行都成为专家也不可能。但工程科技工作者要有人文教养,则是必需的。 记者:请您对青年学生说几句话。 徐匡迪:年轻人一定要有理想。要买房,买车,要找个好老婆、好工作,这不算理想。理想是你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愿景,然后才是对人生道路的规划和设想。如果有理想,从事各行各业都能成功;如果没有理想,就是功利主义,什么事有利就做什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都能做出来。 说到人文精神和对年轻人的期望,我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如果只是关心自己脚下的事情,将注定没有未来。 年轻人要探索的事太多了。你只有对探索未知有兴趣,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
- 上一篇:姜文汉:我一生中有三次改行
- 下一篇:周志炎:搞科研要有点傻气,也要有骨气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