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就像一颗种子 周志炎的故乡在海宁盐官,周家是当地的世家望族。周志炎的父亲周季无从杭州商专毕业后,来到当年的上海滩谋事,在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 1933年1月11日,周志炎出生在上海,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
“一个人就像一颗种子” 周志炎的故乡在海宁盐官,周家是当地的世家望族。周志炎的父亲周季无从杭州商专毕业后,来到当年的上海滩谋事,在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 1933年1月11日,周志炎出生在上海,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男孩。“我小时候就比较懂事。我们家不是很苦的家庭,我父亲那个时候条件还好,买了一套书叫《儿童文库》,我印象比较深,先听他们讲,后来自己看。” 少年时他喜欢亲近大自然,在他弟弟的记忆里,周志炎少年时就喜欢采集和制作标本,“我们家靠近一个公园,叫复兴公园,我几乎天天都去。” 他自小认为自然之美远远胜过都市的灯红酒绿。 战乱让周家逐渐没落。周志炎早期学业是在一个“弄堂小学”开始的。“我从小眼睛不怎么好,成绩很差。后来(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了,我考上了上海敬业中学。” 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到敬业中学担任地理老师,他和另一位生物学老师的学识和精彩课程,吸引了这个成绩并不出色的少年,他开始喜欢上生动活泼的生物和自然地理。直至近七十年后,他依然能记起当年到震旦博物馆参观的新奇感。“大概是初二读敬业中学,生物老师带我们去了一个震旦博物馆,那些陈列品、生物标本、医学标本,让我很感兴趣,那个生物老师对我影响也比较深。” 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专业选择都产生了影响。 “当年报考地理专业,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很一般,担心考不上钢铁、化工、机械等热门专业。” 1950年,他考上浙江大学的地理系。在浙大学了两年。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来综合性很强的浙大变成了工科大学,他被转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南大岁月里,他在师长那汲取地质专业知识,而学识渊博、淡泊名利的老教师们,也成为他几十年来为人和治学的楷模。 ![]() 1953年,周志炎(第三排右一)和浙大同班同学合影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