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嘉兴院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嘉兴院士 > INTRODUCE

沈闻孙:坚守生产一线的船舶设计专家(4)

2016-06-30 10:15 作者:陈苏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因为爱船放弃清华 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沈闻孙也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幸运的是,他的求学之路尚算平稳。 1930年,沈闻孙诞生在海盐倪王庙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小学,是在家乡天主教会学校玫瑰小学读的,毕业


  因为“爱船”放弃清华

  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沈闻孙也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幸运的是,他的求学之路尚算平稳。

  1930年,沈闻孙诞生在海盐倪王庙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小学,是在家乡天主教会学校玫瑰小学读的,毕业后进了思高中学。

  1945年,抗战胜利。因家乡没有特别好的中学,15岁的沈闻孙去了上海,去找在上海做进出口生意的父亲。此后,他入读了上海名校——复旦中学。这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于1905年创建的一所中学。在这里,他度过了5年时光,从初二读到高中毕业,直到1950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当时,沈闻孙同时拿到了清华大学电气系和交通大学造船系的通知书,但最终,他选择了交大造船系。“我对电的东西不太感兴趣。考清华,是因为大家都在考,我去凑热闹。造船,我比较喜欢。那时,中国造船业比较落后,将来的发展会更有前途——我是这样考虑的。”清华在北京,交大在上海,而他的家人都在上海,这也是他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交大,他遇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两位老师。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辛一心,是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也是交大造船系的创始人之一。辛一心老师对专业要求严格,讲学透彻。至今,说起英年早逝的这位老师,沈闻孙仍旧唏嘘不已。同样作为交大造船系创始人之一的王公衡,也给沈闻孙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公衡教授的讲义之精彩,让刚踏入造船专业的青年沈闻孙叹服不已。

  1952年,全国高校开始院系调整,眼看着一个个专业被调整出交大,学生们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幸运的是,造船系被交大保留了下来。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沈闻孙和同学们热情高涨:“我们都愿意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实现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和个人抱负。”1953年,毕业后的沈闻孙被分配到大连造船厂,从事船舶设计。“这个厂开始是中苏合营,不过,那些苏联专家保守得很。”

  由于“出身问题”,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沈闻孙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麻烦。“1963年之后,特别是‘文革’开始后,对我影响蛮大的,还好我仍很努力。”当时,大字报不少,扣下来的帽子也不少,幸好那时他还年轻,遭批判,尚不大轮得到他。1970年,他被调到四川,在重庆造船厂做船舶设计工作,“文革”对他的影响就不大了。“我设计了几条小船,弄得挺好的。结果,1982年,我又调回了大连。‘出身’不好,如果自己不努力,一下子就被淘汰了。我后来不去做军用船舶也与此有些关系。当然,我更喜欢民用造船,那样能自己设计船。”

  回忆起令他动荡的那12年,沈闻孙始终是遗憾的:“那时,高兴给你调哪儿就调哪儿,没有理由。那12年,浪费了我最好的青春。”

  1982年,从重庆调回大连造船厂之后,沈闻孙担任了船舶研究所的室主任,主要设计出口船舶。他主持了我国第一艘用于出口的2.7万吨级散货轮船设计,此后渐渐转型到高技术船舶设计工作中,并陆续主持了11.5万吨级和11.8万吨级穿梭油船等船型的设计与建造。


2015年4月13日,沈闻孙院士接受嘉兴媒体采访后为家乡科协题词。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