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9年,费维扬访问斯坦福大学 清华的学习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费维扬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他已在清华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1939年7月3日,费维扬出生于上海。此时,中华大地惨遭日寇铁蹄践踏
![]() 1989年,费维扬访问斯坦福大学 “清华的学习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费维扬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他已在清华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1939年7月3日,费维扬出生于上海。此时,中华大地惨遭日寇铁蹄践踏,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避战乱,1941年,父母将费维扬送回平湖老家。直到1947年,他大都待在平湖。1951年,费维扬考入上海虹口中学,他偏爱数学、物理和化学。他的父亲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幼年的费维扬受到良好的教育,父亲教他读唐诗,擅长二胡的叔叔教他操琴。 1957年他考入清华工程物理系,次年被分入工程物理化学专业,搞原子能化工,1960年转入工程化学系,专攻稳定氢同位素分离。 初入清华,美丽的校园,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来自全国的优秀学子,各具特长的名师,让年轻的费维扬兴奋不已。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让费维扬印象深刻。当时,清华大学学习苏联,他所在的工程化学系学制六年,学习的课程和研究的内容很多。“清华的学风很好。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曾讲过一个猎枪和干粮的故事,指出‘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知识),更要给学生猎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六年,不仅授予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也教育我们怎么为人,怎么做事,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清华是很好的学校,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很到位。在清华的学习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正是在这里,费维扬遇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专业引路人。 |
- 上一篇:冯宗炜:把“博士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环境生态学家
- 下一篇:潘君骅:聚焦星空的光学专家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