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家鼎先生对我影响非常大。当时他是我们的系主任,毕业后,也是他把我留下来当助手,做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的研究。 汪家鼎是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20世纪40年代留美,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
“汪家鼎先生对我影响非常大。当时他是我们的系主任,毕业后,也是他把我留下来当助手,做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的研究。” 汪家鼎是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20世纪40年代留美,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核燃料后处理和化学工程的教学和研究。 1963年,费维扬毕业留校。当时,化学工程学科校际学术讨论会即将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工从化学中独立出来第一次重要学术会议。汪家鼎建议费维扬把毕业论文总结成“H2S-H2O双温度化学交换法生产中的重水的级联设计研究”在会上交流,并最终收入大会论文集。也是在他的带领下,结合当时迅速发展的石油化工,费维扬开始了跨越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鸿沟的探索。费维扬作为汪家鼎的主要助手参与了汪家鼎主持的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在实践中获益匪浅。 国际溶剂萃取会议(ISEC)是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高水平专业学术会议。费维扬在汪家鼎的指导下,在溶剂萃取分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1999年当选为ISEC国际委员会委员。 “汪先生是中科院院士,一生都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他非常爱国,工作需要什么,他就努力干什么。他严谨务实的作风对我影响非常大。” 费维扬学科上的另一位指路人是滕藤先生。滕藤先生是我国创办核化工教育的专家。“他曾是我们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文革’期间,他受到很大冲击,‘文革’后期,我和他合作过一段时间。1975年,清华大学200号(编注:现在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招了一个班的工农兵学员,为反应堆研究培养人才,当时我是班主任,滕藤先生刚被‘解放’回学校,担任班党支部书记。我们合作了三年半,关系很密切。他政治修养非常好,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很敏锐,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对我的影响都很大。” ![]() 2005年5月,费维扬在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院士见面会上。 |
- 上一篇:冯宗炜:把“博士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环境生态学家
- 下一篇:潘君骅:聚焦星空的光学专家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