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类走过新石器时代,进入刀耕火种岁月时,便有了铸冶、打铁这个行当。 62岁的周祺僧老人铁锤功夫依旧老到。 随着青铜逐渐被钢铁所替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战争对刀枪剑戟的大量需求,铸冶打铁业开始兴旺起来,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其间铸冶名家辈出,比如干
当人类走过新石器时代,进入“刀耕火种”岁月时,便有了铸冶、打铁这个行当。![]() 62岁的周祺僧老人铁锤功夫依旧老到。 随着青铜逐渐被钢铁所替代,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战争对刀枪剑戟的大量需求,铸冶打铁业开始兴旺起来,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其间铸冶名家辈出,比如干将、莫邪。其中最出名的是被奉为中国古代铸剑锻刀创始人的欧冶子,他生于公元前514年前后,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至今有的打铁铺里立有欧冶子神龛,或贴“欧冶子将军之位”的大红纸,以示不忘祖师的恩典,保佑打铁铺炉火旺盛、生意兴隆。 不过,打铁这种原始的锻造工艺,在它兴盛了几千年后,因为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而慢慢步入衰落阶段。它的最后一次兴旺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国内农村,那时政府号召大搞农业,而那时农业机械化还处在口号阶段,各地农村普遍缺乏现代化的农机具,于是各类铁制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等,需求量大增。一时间各地打铁铺生意就像“铁匠炉”一样红红火火。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农业机械化从口号变为现实,各地打铁铺生意一落千丈,至今能保留下来的铁匠铺已寥若晨星。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