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西汉),早于人类发明纸的时期(东汉)。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的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有剪桐封弟的记载,讲述了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西汉),早于人类发明纸的时期(东汉)。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的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有“剪桐封弟”的记载,讲述了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的故事;战国时期有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是民间剪纸雏形。 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北朝墓地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两张团花剪纸“对猴”和“对马”,是麻料纸折叠型祭祀剪纸,这一发现为我国剪纸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手工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开始。有了纸才有剪纸的发展。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之句,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宋代造纸业的成熟,更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当时有流行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等等。明、清时期手工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民间手工剪纸作品广泛运用于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而我国民间更多的是将剪纸作为家居的饰物,如窗花、柜花、喜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执著于剪纸艺术的人不多了,家住海宁市斜桥镇的王钱松老人是其中的一位。8月底,在闷热的暑气中,我走进了王钱松老人的家,王钱松拿出新近创作的剪纸作品向我介绍起他的剪纸人生。 ![]() 老人常常感叹剪纸艺术的后继乏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