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烧水煮茧是蚕丝被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虎年春天,我走进了一个叫松标的蚕丝作坊。只见有人在选择蚕茧,有人在烧水煮茧,有人在拉丝绵块,有人在去蛹,有人在晾晒丝绵兜,有人在拉制丝被,作坊内一片忙碌。 一位八十
![]() 烧水煮茧是蚕丝被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虎年春天,我走进了一个叫松标的蚕丝作坊。只见有人在选择蚕茧,有人在烧水煮茧,有人在拉丝绵块,有人在去蛹,有人在晾晒丝绵兜,有人在拉制丝被,作坊内一片忙碌。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告诉我,她从十几岁就开始跟母亲学做这一行当,至今已经做了70年的翻蚕丝被的活儿。老人说,一条蚕一辈子只有28天可活,一条蚕所吐的丝有1000米长。可是要做成一床蚕丝被却需要用7000只蚕蛹。难怪上好的手工制作的蚕丝被价格很高。 洲泉一位从业人员告诉我,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而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 但是,从事制作蚕丝被这一古老传统手艺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现在洲泉从事蚕丝被制作的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人,甚至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剥绵兜”要每天两只手泡在热水中,做着繁重的手工劳动,他们所承受的这份劳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承受得起?所以年轻人不愿意传承这门手艺也在情理之中。 上世纪80年代,是桐乡人首先将蚕丝被卖到了日本,从而打开了蚕丝被的商业之门。经过近三十年时间,蚕丝被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桐乡也快速成长起许多蚕丝被企业。然而,如何培养出一支年轻的蚕丝被手工制作队伍,这是洲泉蚕丝被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传统手工业面临的问题。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