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桐乡的历史地名中,既作为乡镇名称又作为行政村名称的地名,比比皆是,如河山、民合、大麻、义马、钱林等,粗略一掐算,有近十个,但八泉这个地名,除了既是乡名又是村名之外,还是一个大自然村的名称,一个地名覆盖三个区域,层层扩展,这在整个桐乡乃至
在桐乡的历史地名中,既作为乡镇名称又作为行政村名称的地名,比比皆是,如河山、民合、大麻、义马、钱林等,粗略一掐算,有近十个,但八泉这个地名,除了既是乡名又是村名之外,还是一个大自然村的名称,一个地名覆盖三个区域,层层扩展,这在整个桐乡乃至嘉兴,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 八泉作为乡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1932年,崇德县划分乡镇,八泉乡是四十九个乡镇之一,行政范围在今河山镇的东南部,即今八泉村、东浜头村的区域。四年后改称长濠乡,1946年又并入了石门镇。1951年,又设八泉乡。1956年2月,与北面的五泾乡合并,沿称八泉乡。1992年6月,八泉乡与西面的河山乡合并,改称河山镇,从此,断断续续沿用了一个甲子的八泉乡成为历史。 八泉作为村名,历史更为悠久,明代时该地被写作“北泉”。清代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明代,清光绪《石门县志》“疆域”卷记载,石门乡十八都辖十二个村,分别为北泉村、牛桥村、双园村、南张村、嘉乐村、道村、吴塔村、唐匠村、西锦村、墅头村、水北村和曹家村,对照今天,多数地名仍在使用,而且均在今八泉村周围,由此可知,北泉村即八泉村无疑。至于“北泉”“八泉”为什么混用?十有八九是“北”与“八”土话谐音的原因。 八泉作为大自然村,由鸟船浜、沈家门、陈家门、砖桥头、凤桥头、车桥头、河南埭、曹家角等八个小自然村组成,是一个人口相当集中的大村落,1990年时,有191户,860人。人们把这个大村落统称为八泉。 八泉之名的来历,民间相传是此地地势低,多漾潭,前后左右有八个,分别是荷花漾、南东桥漾、澄清漾、北东桥漾、火炉浜漾、靴脚浜漾、庵浜漾、长浜漾,每只漾潭中各有一个泉眼,泉水汩汩不绝,故名八泉。村中老人相传,泉眼大旱不涸,即使是1934年遭遇的那次百年大旱,这八个泉眼依旧长流不息,附近百姓生活用水全赖于此。 荷花漾,由平桥港与砖桥港交错而成。相传旧时每年八月十五晚上,漾中央有荷花准时开放,故名荷花漾。那日晚上月色溶溶,清风徐徐,荷花在微波中摇曳,村人纷纷来到漾畔,一睹为快。相传荷花漾是本地豪族陈氏的花园,陈氏世居漾西,亦儒亦商,晚清及民国时期出过不少读书为官之人。传说不假,2005年前后平整土地,挖掘出陈氏宅基,有长石阶、方砖头、圆石础等。现在,漾边石埠、石帮岸的遗迹还依稀可辨。陈氏在百年前是闻名遐迩的豪族,如今却散居四方,仍居本地的仅数户人家,不免让人唏嘘叹息。漾东有凤桥,称凤桥头,与漾西不远的龙桥相对,一龙一凤,锁住荷花漾,一直被村民视为风水宝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