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荏苒,一眨眼,嘉兴的环城路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历经风云变幻,在不同时期,环城路及沿线也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是嘉兴撤地建市以来这四十多年,这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 嘉兴的环城路按路的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段。本文要说的是环
时光荏苒,一眨眼,嘉兴的环城路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历经风云变幻,在不同时期,环城路及沿线也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是嘉兴撤地建市以来这四十多年,这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 嘉兴的环城路按路的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段。本文要说的是环城东路沿线的变迁。 南北走向的环城东路,北,始于今天老秀州中学操场的东北角;南,止于与环城东路508号穆家洋房贴身的壕股桥。早前,该路先后穿越勤俭路、新马路、中山路、东门大街,跨过迎紫桥,又穿过前、后大年堂、模范新村一弄、二弄后,与环城南路相连,全长1080米。 今天,从秀州中学操场东北角对面的路段开始,自北向南一直到现在的嘉禾桥,已成为风光秀丽的河滨绿化带。1997年建起的秀水桥,姿态优美地横卧在环城河上。桥东是今天的大新路;桥西,对着秀州中学分校的操场。时光倒流三十年或更早,当年中学的操场围墙还是简陋的砖墙,砖墙东北角的拐弯处有两扇终年不开的小门。而学校操场对面的环城路下岸的马路沿线,几乎全是旧社会逃荒来嘉兴的老百姓在早年用捡来的碎砖块石、油毛毡、破瓦自行搭建起来的一间接一间的棚屋。更有一些路段,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只要向外跨出一步,就可以踏上一些最靠近马路人家的屋面,因为这些棚屋当年是搭建在城墙外的下边,以致屋面与人行道几乎一样高低。 今天的嘉禾桥桥址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叶的嘉兴轮船码头旧址,50年代初,水上客运已有驶往湖州、苏州、南浔、海盐、桐乡、芦墟共十多条航线。轮船码头在当年的嘉兴是一个繁华的场所,周边全是饭店和水果食品小店。而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嘉兴旅馆,是当年嘉兴城里最大的一家旅馆。在周边全是低矮平房的马路上,鹤立鸡群般耸立在勤俭路和环城东路口,显得“高大上”。 环城东路由此再往南近百米,就是建于1926年的嘉兴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嘉禾桥”,嘉兴人都把它叫作“新洋桥”。每年瓜果蔬菜上市时节,农民摇来装满西瓜、冬瓜、大白菜和其他农产品的各式大小船只,自北向南在桥堍的河滩边停得满满的,场面凌乱而“壮观”。河滩上面,是一大片简陋破旧的棚户区,与隔路相对的南湖饭店形成极大反差。如今,那些曾令人难堪的场景早已荡然无存。而当年的新洋桥,也因年代久远,被列为危桥而拆除。嘉兴撤地建市后,轮船码头被搬迁到现在的中山西路桥西侧。与此同时,一座跨越环城河的大桥在老轮船码头旧址建起,将勤俭路和嘉兴火车站连起。此桥先被命名为“勤俭路桥”,在沿用了三十多年以后,现已被改名为“嘉禾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