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桐乡濮院镇永越村有座双贤桥,始建于元代,为单孔平梁石板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这座桥的传说。 话说元代至正年间,濮院镇郊南侧住着一程姓大户,家中父子相继考取了功名。这一年,年近三十的儿子刚到外地做官,老爷已告老还乡。平日里,前往程家说媒的络
桐乡濮院镇永越村有座双贤桥,始建于元代,为单孔平梁石板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这座桥的传说。 话说元代至正年间,濮院镇郊南侧住着一程姓大户,家中父子相继考取了功名。这一年,年近三十的儿子刚到外地做官,老爷已告老还乡。平日里,前往程家说媒的络绎不绝。有一天,儿子收到家书,说小河对面村坊一个叫雪燕的姑娘,既端庄又贤惠漂亮,父亲希望儿子趁早择日完婚。不久,儿子告假回来成亲。 那天,当陪嫁的一行人乘“花船”来时,老爷发现人群中有一位姑娘与新娘子雪燕长得十分相像,貌若天仙。经过打听,方知这位姑娘就是雪燕的妹妹冰燕。于是老爷不惜重金托媒人说亲,绞尽脑汁地把冰燕纳为小妾。老爷一高兴,同时为了方便雪燕、冰燕两姐妹回娘家,出资造了一座石桥,取名“双燕桥”。 自从妹妹冰燕嫁过来后,家中的辈分关系乱了,亲姐妹竟成了婆媳,妹妹成了婆婆,姐姐成了儿媳。这种怪事,一时成了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不久,这件荒唐事传到了京城,有人奏了一本,皇帝派人查实后,下旨将程家父子革去功名,全家发配充军。就这样,这户长幼颠倒、大小不分的家庭从此在濮院就销声匿迹了。 到了明朝,刘伯温和宋濂慕名来濮院游玩,在双燕桥旁的“读书台”与当地文人饮酒作诗,吟诗答对,故而老百姓就把这座桥改名为“双贤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