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阕风物史 武陵溪上花如锦,花气熏人如酒浓。(顾逊《游分湖》)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汾湖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一棵湖边的银杏树,高大,斑驳,满身沧桑;两年前,我第三次到汾湖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英台寺的银杏
下阕·风物史 “武陵溪上花如锦,花气熏人如酒浓。”(顾逊《游分湖》)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汾湖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一棵湖边的银杏树,高大,斑驳,满身沧桑;两年前,我第三次到汾湖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英台寺的银杏树,同样斑驳,同样沧桑。难以想象的是,这些现在被称为“活化石”的树木曾在一亿七千万年前遍布地球,是地球生物中的大家族,蔚为大观。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因其雌树所结的果子里有玉白色的果实而得名。有趣的是,银杏树生长缓慢,爷爷种树,孙辈才能吃到果实,所以又称为公孙树。 一方古老的水泊总是格外能滋养万物,特别是保持原汁原味水乡原生态的汾湖,其幽深的灵气孕育了众多的风物水产,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汾湖蟹。老实说,平生蟹吃得不算少了,但吃来吃去,还是觉得汾湖蟹最为美味。汾湖蟹有独特的外观,两只蟹钳一大一小,这种形状恐怕走遍地球也找不出第二种。很难考证形状与味道之间的关系,但不少人都愿意把汾湖蟹天然的美味跟它的形状联系在一起。姑妄信之。每年到了秋季,金风一刮,蟹壳渐硬,蟹黄渐黄,潜在湖底的蟹慢慢长成,于是一只只蟹被捕上来,成为美食家和普通人的佳肴。如果讲究一点,吃汾湖蟹有“九月雌十月雄”的说法。在汾湖一带,乡民们爱拎一串吐着沫的螃蟹,走亲访友,馈赠食用。由于汾湖蟹广受欢迎,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作诗赞美道:“不须合路分鱼鲊,但向汾湖问蟹胥。” 不过,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汾湖时,并没有吃到汾湖蟹,吃到的是与汾湖蟹同属“汾湖三宝”的汾湖甲鱼、汾湖鳜鱼,以及汾湖白丝鱼、菜花鱼(又名荡里鱼)、鳑鲏鱼。那顿河鲜美食给我印象至深。虽然后来我多次品尝汾湖河鲜,但都不及第一次那样美味。其中原因,想来是那时年轻,食欲旺盛,加上那天天气奇好,在湖边玩了个尽兴,更助胃口,面对一桌河鲜,岂有不大吃一通的道理? ![]() 百脚笼捕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