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城的台阶 子城内,现在是荣军医院的一部分,一个个穿蓝条格子布的病人在此疗养,一般的嘉兴人不大进得去。子城的文化价值没有很好地去利用,可惜了。 子城城墙的西侧,旧有锦带河及锦带桥,现在填平了,是一条叫
![]() 子城的台阶 子城内,现在是荣军医院的一部分,一个个穿蓝条格子布的病人在此疗养,一般的嘉兴人不大进得去。子城的文化价值没有很好地去利用,可惜了。 子城城墙的西侧,旧有锦带河及锦带桥,现在填平了,是一条叫紫阳街的街路,路两侧,全是食府小吃,大多是新嘉兴人开的店。笔者曾在那里数次啃过骨头煲,但,未见老嘉兴百吃不厌的菱烧豆腐。倒是子城的周边,尚有一些嘉兴的老住户,想来他们厨房里那焦黑的煤气灶头上,还烧得出白嫩嫩、地地道道的菱烧豆腐来的吧。 子城正南,原是一大片荒地,辛亥革命后,是枪毙犯人的地方。比起现在市府前面那非常气派的市民广场来,古代的嘉兴府衙实在有点寒酸相了。不过,老嘉兴城区面积向来不大,城池若以城垣计,面积只二点五六平方公里。怪不得,子城衙门里打犯人的屁股,嘉兴四门(北望吴门、东春波门、西通越门、南澄海门)的乞丐、偷儿、茶客、酒鬼……一个个听得煞刮水清(嘉兴土白)。 寂寞的子城不同于开放搞活的南湖,它是内敛的,作为源远流长的江南文化之一种,理智地躲藏在寻常的里闬小巷。来嘉兴而去看子城的人,这些年少之又少,但,子城附近的每一条巷子,每一块青砖,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比如城墙东侧的贤娼弄(后改为自由弄),外地人不知道,它其实是纪念南齐名妓苏小小的。唐《吴地记》记载分明:“(县)前有晋(一作南齐)妓钱唐苏小小墓。”曾在嘉兴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唐大诗人刘禹锡,有《送裴处士应制举》一首,诗是: 忆得当年识君处, 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余鱼, 踏芳共登苏小墓。 诗中可知,少年刘禹锡有与同伴共登苏小小墓的风雅之举。又,唐诗人徐凝《寒食》诗“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只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可证嘉兴苏小小墓之不虚。 记述县前苏小小墓的诗当然不止这些,清初嘉兴的大诗人朱彝尊还专门对此做过考察,也曾留下诗篇。诗纪实,唐代子城附近的苏小小墓,比起杭州西泠桥畔发端于宋代的苏小小墓,哪个久远,哪个有意思,读者自有明鉴。 子城是老嘉兴的一个聚焦中心,围绕子城的,其实是整个过去的旧嘉兴,就目前还可见到的古代、近代遗存,西边不远处,尚有残存的圣母显灵堂——上世纪初由意大利神父韩日禄发起建筑,许多建材当年都是从法国进口来的。这座教堂,据称当时中国最大,远东第三。紧挨教堂的南面,是晚清一代大儒沈曾植故居。以子城为代表的老嘉兴,本来就是一部传奇。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