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城的春天 20世纪初的旧城 嘉兴自吴黄龙三年即公元二三一年建子城,城周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这是嘉兴有城池之始。唐代乾宁三年(896),嘉兴镇将曹信在子城外筑大城,周围十二里,高一丈五尺。元代,城毁,仅
![]() 子城的春天 20世纪初的旧城 嘉兴自吴黄龙三年即公元二三一年建子城,城周二里十步,高厚均一丈二尺。这是嘉兴有“城池”之始。唐代乾宁三年(896),嘉兴镇将曹信在子城外筑大城,“周围十二里,高一丈五尺”。元代,城毁,仅保留子城的“丽谯”(钟鼓楼)。明代初,重建大城,比较旧城在西南角缩三里,周围长九里十三步,高一丈七尺,阔一丈。这座大城,明清两代多次修建重葺,最后一次修葺时在清同治八年(1869),嘉兴知县臧均之负责把分管的自东门内马王庙前起、由南门至小西门古井庵前,凡有倾圮的城墙均加以修复。此后,城墙时坏时修,规模都不是很大,如一九一九年九月二十日《申报》报道:“西水门暨旱门一带,坍倒(城墙)竟有二十余丈……以便呈县核夺拨款修理。”类乎这样的报道,《申报》上还有几处。总之到一九二一年,嘉兴的城墙虽然破敝不堪,但依然保持着九点八里长、五点六一米高、三点三米阔的城墙,并有二十五座敌楼、三千四百十五个垛口(雉墙)及月城、吊桥等附属建筑和设施。四座城门依次为:春波门(东门)、澄海门(南门)、通越门(西门)、望吴门(北门),另有一座小西门(在通越门北侧)。城墙之内,面积约二点三八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即今环城绿化带内老城区的面积。城外的街巷,如北门外中街、殿基湾、坛弄、塘湾街、鱼行街、闸前街等,东门外柴场湾、西河街、甪里街、南堰等,南门外丝行街、梅湾街、帆落浜等,面积多少,未有确切的数据只好不说。据一九八〇年地名普查资料,城区(包括城外街巷)面积为七点七平方公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