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平湖人。他自幼博学苦读,志向高远,对名利看得极淡,常以圣人之学自勉,自称“不为科举夺志”。
“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这句诗盛赞的便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县令,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陆陇其。 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平湖人。他自幼博学苦读,志向高远,对名利看得极淡,常以圣人之学自勉,自称“不为科举夺志”。 康熙九年(1670),陆陇其参加会试,成绩优异,成为二甲进士。然而,由于性格恬淡清高,不喜逢迎巴结上司,他在京城闲置了五年,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才被任命为嘉定知县。 初到嘉定时,陆陇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地方绅商的拜访和馈赠。按惯例,地方绅商会向新上任的知县送礼,以示欢迎和敬意。 陆陇其一概婉拒,并以“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来自警自励。他不接受属下的逢迎,自然也不讨好上司。 他在嘉定为官期间,力行兴利除弊,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要求属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民生。他还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减轻赋税负担。这些措施使得嘉定的经济得以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时任江宁巡抚慕天颜对陆陇其的高洁笃实非常反感。尤其是在一次生辰庆祝时,陆陇其仅送了布一匹履两双作为礼物,这让慕天颜大为不悦。他上疏弹劾陆陇其,认为:嘉定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调。 陆陇其离任时,只带走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用的一部织机。当地百姓自发聚集,扶老携幼,哭卷攀辕,为他送行。士民数千泣留不得,遂刻《公归集》相赠,其中就有文首引用的那句流传千古的诗句。乡间民谣亦传唱道:“陆公归舟何所装,图书数卷机一张。” 康熙二十二年(1683),左都御史魏象枢以“天下第一清廉”为由,推荐陆陇其补任直隶灵寿知县。 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与嘉定相比,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吏治腐败。陆陇其在奏疏《灵寿条陈时务》中指出: 自兵兴之际,司农告匮,将存留款项尽行裁减,由是州县掣肘,贪墨无忌,私派公行,无可禁止。 他到任后即抑制豪强,整顿胥役,同时着手减轻徭役负担,争取与邻县轮流出役,又大力整顿治安,健全乡约,督查保甲,使地方风气为之一新。 康熙二十九年(1690),灵寿县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许多百姓无家可归,生活极度困顿。陆陇其不辞辛劳,深入灾区,了解百姓的困难。他通过努力,筹集到3000两赈灾款项,并亲自将银子送到灾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赈灾上。当上司暗示要扣下一部分做“勘荒费”时,被陆陇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他的无私正直、清廉奉公赢得了百姓的爱戴。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一如嘉定的场景重现。 陆陇其的声望也引起了当时权臣的注意。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曾委托刑部尚书徐乾学向陆陇其示好,希望能将他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陆陇其断然拒绝了这一“好意”。他说:“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贵所动。由于不懂圆滑世故,不愿逢迎巴结,不与贪官污吏合流,因此陆陇其虽然清廉自守、政绩卓著,却始终未能升迁。 陆陇其不仅在官场上表现出色,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是清代初期尊崇朱熹理学、力辟王守仁心学的重要思想代表,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讲理学的人都推他为正统。陆陇其一生笔耕不辍,家有“三鱼堂”,藏书500余种,著有《读礼志疑》《四书讲义困勉录》《读朱随笔》《礼经会元注》《灵寿县志》《三鱼堂文集》等,后人将其著作汇集编为《陆子全书》。 陆陇其去世后,康熙感叹道:“本朝如此人,不可多得矣。”雍正二年(1724),诏令陆陇其从祀孔庙,使他成为清代享此殊荣的“第一醇儒”,地位之高无人能及。乾隆元年(1736),又特谥他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这是对陆陇其一生清廉的褒奖。 乾隆三十年(1765),嘉定知县杜念曾钦慕陆陇其政绩,在修葺孔庙旁的应奎书院时,将“应奎”改为平湖别称“当湖”以示纪念。灵寿的邻县阜平更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陆陇其一生正如诗中所说: 勤民政事捐身禄, 肃整官规自溢清。 武魄儒心崇教本, 德被庶众日月星。 |
- 上一篇:吴骞:不觅封侯但问奇书的拜经楼主
- 下一篇:不随黄叶舞秋风 断肠才女朱淑真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