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诗心不老咏西塘

2013-03-15 09:11 作者:胡守鸿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水乡处处好风光,画里民居间粉墙。行行小桥垂柳绿,流波云彩足徜徉。嘉善县西塘镇有一位热爱诗词和书法的93岁老人,名叫柯大庸。几十年来,他共创作出了400余首诗词,其中描写西塘人文风情的西塘竹枝词、新棹歌更成为了他诗词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他说:诗词是

  “水乡处处好风光,画里民居间粉墙。行行小桥垂柳绿,流波云彩足徜徉。”嘉善县西塘镇有一位热爱诗词和书法的93岁老人,名叫柯大庸。几十年来,他共创作出了400余首诗词,其中描写西塘人文风情的“西塘竹枝词”、“新棹歌”更成为了他诗词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他说:“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用诗词反映家乡、感悟人生,是我多年不变的爱好,也是我晚年生活的追求。”

  一

  柯大庸,1915年出生于西塘。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上了镇上的一家私塾。16岁起,他先后在江苏省吴江县芦墟镇米行和西塘米店当学徒,并开始涉足古诗,用心学读《唐诗三百首》。其间,他有幸结识了正在上海正风文学院学习的江蔚云。每逢寒暑假,江蔚云都会给他带来《诗韵合璧》、《杜甫集》、《李白集》等书籍,向他传授古诗写作和书法方面的知识。柯大庸刻苦好学,其诗作被刊登在当时的《嘉善报》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许多诗词书籍散失,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情始终无法割舍。

  解放后,柯大庸成了镇上碾米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白天工作繁忙,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诗、练字。1979年柯大庸退休后,适逢改革开放,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继承传统,他又重新购买了《诗韵》、《李白杜甫全集》及《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进行认真研读,并对江蔚云送给他的《唐宋词格律》作了深入研究。柯大庸为人朴实随和,以文会友,因写得一手好字,故经常为镇上的诗词同好刻印诗稿,从中吸取养分。并应邀参与了西塘第一本镇志的编辑工作,增进了他对西塘历史的了解,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西塘对于土生土长的柯大庸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因为那里的石桥、石板路、弄堂都有他生活的足迹;那里的青砖黛瓦、参天古树都吸引他深情的双眸;那里的河水、小船、廊棚都留下他难忘的记忆。西塘优美的地理环境,淳朴的风土人情培育着他的成长,陶冶着他的情操,使他对家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千年古镇——西塘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风姿,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青睐。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古风神韵,同样也时时牵动着柯大庸那颗不老的诗心,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首以西塘古迹、景点为题材的诗篇。  

  “卧龙桥”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00年历史,为永寿寺僧广缘募建:“高穹稳跨势巍然,风雨无愁记广缘。三百年来龙卧似,真诚功德永相传。”“乐国酒家”在烧香港与塘东街口,当年南社盟主柳亚子曾三宿于此,会友流连:“酒店当垆靓女妍,诗人于此醉三天。唱和文友多清兴,乐国吟成刊一编。”西塘长廊沿朝南埭、从小桐圩到毛家弄,岸边杨柳成荫,隔河相望,鳞次栉比:“烟雨长廊百米余,垂杨飘拂雾收初。行行来风桥亭坐,日丽风和望眼舒。”薛宅后河露台,常有文艺演出,隔河朝南可尽情观赏:“歌舞临河报好晴,一排腰鼓奏齐声。南街小坐风来爽,游客凭河为动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西塘如诗如画般的美丽景致和乡土民风,折射出了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进步,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抒发了他对生活着的西塘家乡的由衷之情。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