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顺治十六年(1659)中秋,朱彝尊应邀与诗友们去海盐半逻村的钱尔复家,一起赏景待月,过中秋。 钱尔复(1618~1698),明太常寺卿钱薇四世孙,钱润徵的儿子,著有《半完圃诗稿》。他当时借口脚病,不去应乡试,隐居在海盐半逻村。 这天,朱彝尊与梅里三李
清顺治十六年(1659)中秋,朱彝尊应邀与诗友们去海盐半逻村的钱尔复家,一起赏景待月,过中秋。 钱尔复(1618~1698),明太常寺卿钱薇四世孙,钱润徵的儿子,著有《半完圃诗稿》。他当时借口脚病,不去应乡试,隐居在海盐半逻村。 这天,朱彝尊与“梅里三李”(指住在王店的李绳远、李良年、李符)、钱尔复合撰了《八月十五夜集半逻钱尔复宅,有怀钱四汝霖,钱四本姓何》的联句诗。在这首描绘中秋之夜的合作诗中,朱彝尊写了“溪亭杂树交”、“秋花低结子”、“云密自西郊”等诗句;“梅里三李”也分别写了“旧识何顒宅”、“寒竹暗抽梢”、“乐须倾三爵”等诗句,而主人钱尔复则有“待月虚高咏”之吟咏。 诗中描绘了钱尔复的宅院中有水、有亭、有树的景色,接下去又写主人接待宾客的用心,美酒、野蔬,诗人们快乐得一杯又一杯地饮酒。联句诗活脱脱地描绘了一个没有见到月光的中秋之夜,五位诗人畅饮醉酒的情形。 时过境迁,之后,朱彝尊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依然居于半完圃的钱尔复有一次偶阅这首当年的联句诗,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感慨顿生,挥笔写出七律一首:“君为太傅忠贤后,我亦黄门直谏孙。杯酒一时联意气,壮怀千载动乾坤。栖迟岩壑讴吟远,儤直承明诏语温。两地升沉疑隔世,独邀凉月伴清樽。” 诗前有小序一段:“阅竹垞先生诗,有八月十五枉驾草堂联句一首,时斯年弟兄在座,意在壬辰、癸巳间耶!忽忽三十余年,予忘其诗,并忘其事矣!追念尔时狂歌痛饮,客诚罕俪,主亦自豪,今虽路隔云泥,抑亦年皆迟暮,即再剪临岐之烛,重衔对月之觞,恐平生飞动意不可复问。况渺若河山,音尘少接乎!爰赋短章,为之一慨。” 这首诗录自《两浙輶轩录补遗》卷一。读此诗,不难想象钱尔复身处乡间,而朱彝尊时官翰林,二人“路隔云泥”,钱氏心头不免凄凉,于是有了“独邀凉月伴清樽”之句。然宦海沉浮,朱彝尊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钱氏赋诗后不久,朱氏亦罢官闲居。 去年十一月,位于市区梅湾街的钱氏清芬堂纪念馆开放。由于朱彝尊姑夫谭贞良之兄谭贞和的女儿嫁与海盐钱周之孙、钱嘉徵之子钱泮为妻,朱、钱两家沾亲带故,朱彝尊与钱氏自然是交往密切。而中秋夜联诗与三十余年后的感情涟漪,也只是朱、钱交往中的一件小事吧。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