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玉器形制各异,品类繁多是良渚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在新石器时代中,良渚文化是一大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
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玉器形制各异,品类繁多是良渚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在新石器时代中,良渚文化是一大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即杭州余杭区中心城镇。因为与嘉兴地域非常接近,良渚文化也给嘉兴留下了一脉印记。 在数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有什么信仰?有怎样的审美? 要知道这一切,去“问”出土器物和存留遗迹是最好的办法。 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良渚古玉》一书的研究看,良渚的反山墓地出土玉器1100多件,瑶山墓地出土玉器700多件,考古学家对它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良渚时期已经出现了祭祀和崇拜活动,璧和琮就是良渚人最重要的祭神之器。古籍中记载“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足可以与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既说明著书者当时必有所据,又为璧、琮的祭祀功能找到了必要的注脚。 从良渚玉璧祭神到轩辕黄帝在王屋山天坛峰祭天,再到秦始皇、汉武帝在泰山祭天,直至明清两代帝王在天坛“祭天”“祈谷”,充分说明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对神对天的敬畏。 而这件在嘉兴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出现的玉璧,也印证着嘉兴的古人和良渚的古人,有着同样的思想行为、祭祀举动和对神的敬畏!虽然没有出土像反山、瑶山那么大量的玉器,但谁又知道地深之处到底埋有多少失落的文明呢?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