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收藏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收藏 > INTRODUCE

湖心岛上的吴镇“风竹碑”(2)

2013-12-26 11:30 作者:陆殿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人几乎个个都去过南湖湖心岛,但恐怕很多人都没有仔细揣摩、欣赏过湖心岛上的碑刻珍品。《风竹碑》高172厘来、阔92厘来,原先置于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后移置宝梅亭西墙内侧,与东墙内侧的《梅花碑》碑相向而立,


  嘉兴人几乎个个都去过南湖湖心岛,但恐怕很多人都没有仔细揣摩、欣赏过湖心岛上的碑刻珍品。《风竹碑》高172厘来、阔92厘来,原先置于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后移置宝梅亭西墙内侧,与东墙内侧的《梅花碑》碑相向而立,连同南墙内侧的《梅花碑》横碑,成为宝梅亭中的三珍、湖心岛碑林中的三壁。
 
  风竹,就是风中之竹。画家通过竹的独特造型,画出了大风劲吹的动态,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画家画了三竿竹,三竿竹的竹枝和竹叶,一齐从左向右舞动,可见风是从左边劲吹而来的。左边的竹叶在风中倒了讨来,大多是叶的背面、右边的竹叶,是顺着风吹向右的,所以大多是叶的正面。但是风再大,竹枝依然坚而不折,竹叶依然韧而不落,显示出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的高洁和坚贞。画家观察事物、演绎事物的细致可见一斑。从竹枝竹叶的舞动中,仿佛能听到竹枝竹叶的婆娑摩擦声和飒飒灵动的风声。“叶叶如闻风有声,尽消尘俗思全清。”画家把风写活了,把竹写活了,把竹的品格也写出来了。
 
  风竹图右下方,有吴镇自题五言诗一首。诗曰:山窗思寂寥,铜博香委曲。客中乞丹青,写作秋云绿。落款“梅道人戏墨”。意思是说,我在空旷高远、香烟缭绕的隐居之所,应旅客的索画要求,画下了秋云一般的绿竹。这首诗,实际上是这幅画的题记,是提示作此画的隐居之所和缘起。说是“戏墨”,其实这幅画可称是吴镇作品中的精品。
 
  吴镇(1280-1354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十七岁随全家从嘉兴思贤乡移居魏塘镇(今嘉善)。相传他年轻时喜欢结交豪侠一流的人物,学习武术和击剑,后从毗陵(今汀苏武讲)柳天骥读书,研究“天人性命之学”,一意韬晦,隐居终身。他以卖卜为生,并吟诗写字作画以消遣,诗书丽逐渐有名之后,兼以卖画为生。吴镇风标独立,甘于寂寞。因爱梅,自称梅画道人。喜画竹,有如竹的品格。“斫头不屈,强项风雪”生平喜与和尚为友,不与富贵人家来往,也耻于为他们作画。但他对于贫闲人士,则主动赠画,让他们卖画换钱。吴镇年轻时学画,题材多为渔夫、古木竹石之类,晚年专写墨竹。
 
  元代画竹的风气盛行,当时画竹分工笔“画竹”和水墨“写竹”两派,吴镇是写竹派代表人物之一。吴镇的诗词接近陶潜诗风,书法结合王羲之和怀素的长外而自具面目。每作画辄题诗文,号为诗书画“三绝”,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与黄公望、倪赞、王蒙齐名。殁前自书墓碑曰“梅花和尚之塔”。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写,他说:久当有验。元末战乱频甚,坟冢多被发掘,独吴镇墓疑为僧塔,得以保全。吴镇有先见之明,是个智者。
 
  吴镇的墨竹碑,除南湖湖心岛上的《风竹碑》外,嘉善梅花庵中还有八块珍贵的墨竹碑,称八竹碑,也是吴镇墨竹的碑刻,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有两块碑刻,也是风竹图,以不同的艺术形象,写活了风中之竹,可见吴镇对风竹是情有独钟的。

《义门吴氏谱》中吴镇像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