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四条屏 在第四条屏中,梅花树下,一女子凭栏凝望。左上角有题跋:罗浮梦醒谢繁华,小有清闲别样夸。最好曲阑人静处,宵深待月伴梅花。辛已秋闰下浣,次璇二兄大人雅属,桐隐项凤书并题。钤白文方印臣项凤书,朱文
![]() 第四条屏 在第四条屏中,梅花树下,一女子凭栏凝望。左上角有题跋:罗浮梦醒谢繁华,小有清闲别样夸。最好曲阑人静处,宵深待月伴梅花。辛已秋闰下浣,次璇二兄大人雅属,桐隐项凤书并题。钤白文方印“臣项凤书”,朱文方印“桐隐”。 根据题跋,可知这件四条屏作于1881年秋季,是送给次璇二兄的。 四条屏中所画的女子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她们都很纤弱,似弱柳拂风,有一种病态之美;二是这些女子都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要么凝思,要么凝望,要么等待,在纤弱的躯体中隐藏一颗不快乐的心。 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对项凤书的仕女画有这样的评价:“作仕女,有费子苕先生遗意。”费子苕即费丹旭,其所创的仕女画以纤弱清丽闻名,有“病态美人”之称。项凤书生活在晚清,其仕女画师法费丹旭,他笔下的仕女也继承了费氏仕女的体貌风韵。 费丹旭的仕女画对嘉兴另外两位仕女画家潘振镛、潘振节兄弟也很有影响。 不过,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仕女画随着传统时代一起退出历史舞台,虽然余波尚在,但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