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店镇曝书亭潜采堂西墙内侧,镶嵌着一块高 29厘米,宽71.5厘米的《周三家彝题识》碑,碑的左侧是周三家彝实物图,中间刻周三家彝铭文及释文(铭文在上,释文在下),右侧刻黄安涛《周三家彝题识》的部分内容。周三家彝又名易旁簋,是一件西周青铜器,现藏北
王店镇曝书亭潜采堂西墙内侧,镶嵌着一块高 29厘米,宽71.5厘米的《周三家彝题识》碑,碑的左侧是周三家彝实物图,中间刻周三家彝铭文及释文(铭文在上,释文在下),右侧刻黄安涛《周三家彝题识》的部分内容。周三家彝又名“易旁簋”,是一件西周青铜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根据碑上的题识文字分析,这块碑应该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产物。 碑的左边是周三家彝实物图,右边刻有三行二十四个篆字铭文: 易丙曰,遣叔休于。小臣贝三朋、臣三家。对乃休,用作父丁尊彝。 这段铭文记录了周昭王时期一位青铜器铸造者“易丙”自述受到赏赐的经过。铭文的大概意思是:军事首领“遣叔”平定东夷叛乱后被周王赏赐,而“遣叔”也对跟随他的“易丙”给予了赏赐,为了表达对“遣叔”的敬谢,“易丙”特地铸造了这尊青铜簋,并把“遣叔”赐予他三串贝和三家奴仆的事铭刻在上面。 “小臣”表明了“易丙”和“遣叔”的隶属关系。“父丁”是青铜器的一个类别,“尊彝”均为酒器名,也泛指祭祀的礼器。 铭文左边有张廷济题款: 是彝载相国阮师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莲卿世讲购得之,索余书其斋。 意思是这件青铜祭器曾载入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后被方莲卿购得,邀请我题写其事。 在陈其荣《清仪阁金石题识》中有张廷济写的《周三家彝(为方莲卿司马题)》一文。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1798)解元。工诗词,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方维祺,字莲卿,嘉兴人,与张廷济有金石交易往来,咸丰十年(1860)因抵抗太平军攻嘉兴时阵亡。 碑的右边为嘉善黄安涛撰文: 之幸也。迺为之颂曰:起坐食息,在彝之侧;玩拊相羊,在彝之旁。金彩玉璞华矣,不足为君夸;隋珠夜光显矣,不足迴君眄。餐古香以深居,提椽笔以扁闾。把臂入室,相视而笑者,谁欤?夫惟颠米与髯苏。 落款: 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秋九月嘉善黄安涛撰、钱唐高垲书。 黄安涛(1777—1847),字凝舆,号霁青。嘉善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历任广东高州、潮州知府。博学工诗。高垲(1769—1839),字子才,号爽泉,浙江钱唐(现杭州)人,专力学书,宗法浙派。嘉庆中,阮元聘请他校金石文字,全国各地的名胜碑版大多出其手。 这段文字是黄安涛对周三家彝的称颂。文中的“之幸”是非常幸运的意思;“迺”是“乃”的异体字;“起坐食息”:起居作息的意思,借指日常生活;“玩拊”:欣赏、抚摩;“相羊”:亦作“相佯”,徘徊的意思;“玉璞”:未经雕琢过的玉石;“隋珠”:隋侯之珠,与和氏璧同称稀世之宝;“迴”:回的异体字,环绕的意思。“眄”:斜着眼睛看。“古香”:指图书、藏画、法帖等散发出的气味。“深居”:不跟外界接触。“椽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为“大笔如椽”;“扁闾”:门上的匾额;“把臂”:握持手臂以示亲密。“谁欤”:是谁呢?“颠米与髯苏”:颠米为米芾的别称,髯苏是苏轼的雅称。 2019年,西泠印社十五周年秋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曾推出清道光年间张廷济、吴昌硕、王国维、罗振玉等二十二家题《周三家彝》拓本,其中有各家对周三家彝上的三行二十四字铭文分别作的辨识和探讨。 ![]() 《周三家彝》拓本 ![]() 曝书亭潜采堂内的《周三家彝题识碑》 |
- 上一篇:元代盛懋《秋山行旅图》
- 下一篇:稀见李符《庐山行脚图》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