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城乡阡陌--村里亮起的第一只电灯

2012-04-19 14:31 作者:吴顺荣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那是在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1963年,从海军部队复员回来的三龙叔去县上培训回来当上了公社的电工。打那以后,他身后总是背着一只白色的帆布工具袋,里面装着开刀、钳子之类的东西,走在高低不平的乡路上,那工具袋总是有节奏地拍打着他的屁股,但他似乎觉

        那是在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1963年,从海军部队复员回来的三龙叔去县上培训回来当上了公社的电工。打那以后,他身后总是背着一只白色的帆布工具袋,里面装着开刀、钳子之类的东西,走在高低不平的乡路上,那工具袋总是有节奏地拍打着他的屁股,但他似乎觉得这是一种特殊享受似的,走起路来格外神气,这使我着实有些羡慕。

  一日,我家西边的田野里竖起了许多的毛竹,是从公社那边过来的,间距很均匀,排列也很整齐,说是村里要装电灯了。队长还悄悄地告诉我,队里的这第一只电灯决定装在我家。理由是我家离田口近,可以省线。又说我是队里的记工员,有了电灯社员们晚上可以在我家评工记分,比较方便。这是天大的好事,我当然乐意。但三龙叔却警告我说,你不要太高兴,这次安装的是一线一地制,容易触电,是很危险的,使用中千万要注意。那时我只觉得新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在安装那天,三龙叔站在一条凳子上接线,我看他有点别扭,想帮他一下,谁知两根手指刚拿住电线的接口,顿觉浑身发麻,一下便扑倒在地上。三龙叔见状连忙从凳子上跳下来,把电线从我身上挑开,这时我的右手拇指已被烧出一个焦痕。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触电经历,要不是三龙叔反应敏捷,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我无法想象。

  那天晚上,队里的第一只电灯就亮起在我家的灶间里。它的到来,顿使我家蓬筚生辉,左邻右舍纷纷涌来,他们仰着脸看着,张着嘴乐呵呵地议论着。他们觉得奇怪,就这么一根细细的铜芯线连着一只葫芦似的玻璃灯泡,怎么就会发光发亮呢?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竟然会电人,甚至还会电死人。那天晚上,工分评完了,人们还久久不想离去,他们真想上去摸一下,但又不敢,只怕电着。他们一次次地凝视着它,脸上露出单纯的幸福的神情。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件不平常的事件。你想想,在那块依然保持着农耕社会原貌的土地上,从远古无尽的岁月,悠悠而来,又悠悠而去,历朝历代,多少人间沧桑,都那么过了。那时候,田野里只有稻子长过,麦子熟过,鸟儿飞过,落叶飘过,雨雪落过,雷电闪过,此外再也没有什么发生过;屋子里只有灯草燃过,蜡烛烧过,灯笼红过,煤油灯点过,而从那一天开始,田野里有了一排排电线杆子,屋子里亮起一只奇特的灯,它不用油,也不用火柴点,雨打不着,风吹不灭,开关一拉就亮,而这只灯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灯。这件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确实打破了小村远古以来的宁静和寂寞,打开了全村人的心灵和眼界。

  当夜幕降临,当乡村夜空亮起开天辟地以来第一只电灯,每一个在场的乡下人,无论是年老年少,男人女人,心里该有多少惊悚、不安、疑惑和憧憬,他们一定像我一样,在重新思考着过去,思考着现在,思考着未来。因为,乡村第一只电灯的亮起,不仅是电对乡村的进入,而是现代文明对古老乡村的一次历史性的进入,是科学对自然的进入,又是物质对心灵的进入。

  不久,村里便开始为每户社员家里安装电灯,一线一地制很快被淘汰。尽管当时的电灯远没有现在的灯具美观,也远没有现在的明亮。但是只要经历过那件事的人,还能记得当时的情况,谈起来总是一脸的微笑,一脸的幸福。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一件值得永远记住的大事。从那以后,他们明白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文明。

  的确,从那以后,又有许许多多的新东西、新事物进入了村子,他们不但不再惊奇,不再疑虑,而是平静地去接受它,努力地去追求它。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