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堰,旧时是嘉兴城南郊的一个集镇,那里有我抹不去的岁月故事。 凌晨三点,噼啪、噼啪的声音从南堰为农饭店传来,打破了南堰街上的寂静和街坊邻居的梦乡。那是老大饼在案板上擀面粉制作大饼油条发出的声响。老大饼是居民给他取的绰号,叫顺叫习惯了,反而真
南堰,旧时是嘉兴城南郊的一个集镇,那里有我抹不去的岁月故事。 凌晨三点,“噼啪、噼啪”的声音从南堰为农饭店传来,打破了南堰街上的寂静和街坊邻居的梦乡。那是“老大饼”在案板上擀面粉制作大饼油条发出的声响。“老大饼”是居民给他取的绰号,叫顺叫习惯了,反而真实姓名不知道了。 南堰小镇,在街路石板拉过倒马桶车的轱辘声中苏醒。饭店早市,在居民与过客陆续来买早点中开始了。甜大饼四分钱一个另收一两粮票,咸大饼三分钱一个另收一两粮票,油条三分钱一根另收半两粮票。 饭店进门左边有个柜台,顾客拿钱和粮票先换上饭店出纳员给的牌子(一个写有数字的油腻小纸牌),再拿着牌子排队在氽油条的油锅边,待油锅里翻滚显黄的油条被搛到圆形铁丝栏里即可递牌取走。那时的大饼油条又香又好吃。倘若天天早上能吃上喷香的大饼夹上一根金黄的油条,那真是绝配和奢侈。 辰光到了十点后,饭店开始烧饭炒菜忙起来了。炒菜灶台设在饭店靠湖边后门口,推门出去就是混凝土浇筑的南堰轮船码头。掌勺师傅是家住盐仓街的老周,五十多,身材不高,面相和善。饭店客流估摸一下,海盐班客轮停靠南堰码头上岸一批,隔壁阿泉茶馆店吃早茶一批,来南堰办事和朋友碰头一聚一批,下乡知青和周边乡村一批,中午一道都汇聚在为农饭店吃饭。这个时候,周师傅是最忙的了。 有时我去饭店转转,但见临湖靠窗的炒菜灶台上油烟绕缭,老周耳朵上夹着一根香烟,在灶头火光里熟练翻炒各种食材。服务员忙着端上一盆盆美味菜肴。此时饭店已客满,各桌上劝酒声、碰杯声、喧哗声不绝于耳。在那个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的年代,农民上街来饭店吃饭喝酒,没有像城里人那样每月有发放的粮票,就从家里带米到饭店吃饭的(米过秤再经过兑换标准,比如三两大米折成三分钱、三两粮票)。 记得当时隔壁邻居小牛的结婚酒席就是放在为农饭店里操办的。宽绰的饭店大堂里摊开摆放了酒席,新郎新娘佩戴着胸花,邻居们闻讯都轧闹猛来看新郎和新娘。 关于南堰及南堰老街的故事还有很多。如今,重走老路,满眼都是儿时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