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嘉善有线广播发展史(2)

2012-09-29 16:14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三、快速发展时期(1966至1978年) (一)夯实线路传输基础 嘉善广播建网初期,广播线路大部分依靠借用电话线路、借挂输电线杆来传输信号。省委非常重视有线广播事业建设,指出农村有线广播传输必须走专线传输为主


  三、快速发展时期(1966至1978年)

  (一)夯实线路传输基础

  嘉善广播建网初期,广播线路大部分依靠借用电话线路、借挂输电线杆来传输信号。省委非常重视有线广播事业建设,指出农村有线广播传输必须走专线传输为主的道路。1966年底,全县2个镇和17个公社办起了广播放大站,所有生产大队都通上了广播,办起了大队广播放大站,广播专线达880多线公里,共有喇叭1.1万多只。嘉善社队广播站的发展建设当时在全省名列第一。

  为了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从1964年下半年起,开始用方形水泥杆逐步替换竹竿,尝试在铁丝线上涂柏油,延长铁线的使用寿命,这一方法效果较好,并被推广使用。到1973年,全县各公社广播站的信号线全部架通,并形成了独立的广播网络。广播线杆开始使用水泥圆杆,到1978年,广播网络已遍及全县城乡。

  (二)实现广播院户化

  为提高广播质量,外部的专线建设和站内的机房更新改造同步进行。1969年1月,“嘉善县广播站”改名为“嘉善县毛泽东思想广播站”。同年,广播站从魏塘镇中山路75号迁至陵园路1号。1972年3月,“嘉善县毛泽东思想广播站”重新恢复“嘉善县人民广播站”名称,建立了一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通讯员队伍。

  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公社掀起了一个广播田头化的高潮,各公社广播站自己动手,田头立杆架线,装上高音喇叭。到1972年,全县田头高音喇叭1790只。1975年,实现了高音喇叭院户化和田头化。以县广播站为中心,公社广播放大站为基础的农村有线广播网已具一定规模。

  (三)宣传形式多样化

  1965年起,广播宣传从以前的转播为主,逐渐转向“加强转播,精办节目”,重点做好新闻、专题、文艺、气象类节目。一些自办节目用嘉善方言男女对播,注重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深受农民欢迎。1978年10月,“嘉善县人民广播站”改称“嘉善县广播站”。

  (执笔:王佩伟 陆万平 编缩:沈路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