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起国难救济会,抗日救亡 在嘉兴公墓的褚辅成墓有一石碑,这碑是褚辅成墓上旧物,墓志铭乃是当日褚辅成亲手写下。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1年11月,黄炎培给褚辅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即
发起国难救济会,抗日救亡 在嘉兴公墓的褚辅成墓有一石碑,这碑是褚辅成墓上旧物,墓志铭乃是当日褚辅成亲手写下。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31年11月,黄炎培给褚辅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即将组织国难救济会,希望各省联合,以厚势力;并希望浙江褚辅成、沈钧儒能够登高一呼。同一天,褚辅成又收到马良的电报,痛陈国难日逐,危难在即,预谋救国必须从团结入手,希望褚辅成能够登高一呼,并告诉褚辅成江苏已经成立国难救济会,希望浙江也成立。同年12月,褚辅成和张耀曾、章太炎等来自全国16省的500多名爱国人士在上海成立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组织理事会,褚辅成是60位理事之一。 国难救济会发表宣言,呼吁国民党解除党禁,进行制宪,保障人民政治权利,还政于民。之后褚辅成和王造时、熊希龄等七人还被推为国难会议议员代表前往南京,再次提出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实行抗日的要求。同年12月,全浙公会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发起本省在野魁老共同组织浙江国难救济会,并发表宣言。而褚辅成当时是全浙公会主席。 褚辅成力主抗日,1936年他曾经亲手写下墓志铭《鸳湖营塘记》:“备下最后牺牲之日,去赴汤蹈火……”以表抗日决心。 十载国民参政员,团结抗日 褚辅成从政四十年,担任国民参政员历经十年。这十年不仅跨越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38年成立,1948年结束,十年间共召开了四届十三次会议,褚辅成连续高票当选参政员,连续9次被选为参政会休会期间的驻会委员。其间,褚辅成一直积极呼吁团结、抗日和民主。 ![]() 除此之外,作为上海法学院院长的他在四川万县创立了上海法学院分院并任院长。1944年5月4日,和许德珩等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前身——呼吁民主、要团结、要抗战到底,并与许德珩同任主席团主席。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又与许德珩同被选为理事。 但谈及这位乡贤在这十年间的活动,不能不提延安会谈。1945年,国民党“六大”决定召开由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企图在四届一次参政会上强制通过许多具体办法,中国共产党的7名参政员拒不参加即将召开的参政会。褚辅成和许多参政员十分焦虑。1945年6月2日,褚辅成、黄炎培、王云五、冷遹、章伯钧、傅斯年、左舜生等七位参政员致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6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邀请他们来延安商谈国事。7月1日,褚辅成、黄炎培等六人由王若飞陪同抵达延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十余人到机场迎接。 其时,褚辅成已是73岁高龄,长途跋涉,十分辛苦,一到延安就感到身体不舒服,但一直勉力酬酢。黄炎培在《延安去》一诗中说起:“七十三岁的高龄,为了心头的责任,褚先生说:‘走一遭算什么,这老命还得一拼’。”延安五天,六位参政员与毛泽东、周恩来就有关国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会谈,最后达成《延安会谈纪要》。7月5日,六位参政员回到重庆,褚辅成立刻将延安之行向蒋介石当面叙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邀请到重庆举行谈判,达成《双十协定》。9月间,褚辅成等访问延安的六位参政员在重庆设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三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