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说: 悲壮惨烈的睢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抗强、长期坚守的经典战例。渔阳鼙鼓动地来,叛军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各地守军或望风而逃,或不战而降。而不足万人的睢阳守军,却在许远、张巡等人的指挥下,坚守孤城
评说:悲壮惨烈的睢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抗强、长期坚守的经典战例。渔阳鼙鼓动地来,叛军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各地守军或望风而逃,或不战而降。而不足万人的睢阳守军,却在许远、张巡等人的指挥下,坚守孤城十个月。不仅大量歼灭敌军,有力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而且有效地牵制了叛军主力,使其不能南下江淮,并为唐朝组织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在这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中,韩愈对许远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张巡、许远为守城而让士兵食人,在当时就引发朝廷争议。有人认为,仗打到这个地步,不如弃守。名士李翰写文章上奏皇帝,为张巡和许远辩护,说守卫睢阳事关大唐兴亡,他们是为了国家才不得已这样做的。唐肃宗对此予以肯定,平息了争论。不过,对这一事件,后人仍然见仁见智、看法不一。其实,安史叛军极其凶残,睢阳城如果陷落,屠城难免,百姓还是难逃一死。史书的记述是:“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唐朝平叛后,追赠许远为荆州大都督,谥“忠义公”,并在睢阳城里建双忠庙祭祀许远和张巡,庙中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被广泛传诵。此后历朝历代,许远和张巡都被作为忠君爱国的榜样受到推崇,许远家乡盐官县城等很多地方都建有双忠庙。直到今天,在潮州、台湾等许多地方,还能看到双忠庙。河南偃师城关镇西寺庄村,是埋葬许远的地方,“唐睢阳太守许远墓”墓碑至今尚存。而在许远家乡,今海宁市海洲街道伊桥村,俗称许公墩的许远衣冠冢尚有迹可寻,并有“御赐忠义许公地界”石碑存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