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说: 国家多事之秋,朝臣难免意见分歧,但一言不合即被杀却不多见,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才识短浅和心狠手辣。如此诛戮大臣,结果是言路闭塞,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太后泣,问计于左右,以新斩袁许,无敢言者。 义
评说:国家多事之秋,朝臣难免意见分歧,但一言不合即被杀却不多见,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才识短浅和心狠手辣。如此诛戮大臣,结果是言路闭塞,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太后泣,问计于左右,以新斩袁许,无敢言者”。 义和团的兴起,其实是民间极端仇外情绪的集体宣泄。面对骚乱和外交危机,清政府进退失据,使之迅速演变为杀人放火的暴乱。当政者异想天开,以为靠义和团“刀枪不入”,就可以杀光洋人。结果是,十几万人攻打几百人守卫的教堂和使馆,一个多月也打不下来;奉命出京迎战八国联军,乌合之众一触即溃;敌军兵临城下,“义和团外乡之人,连夜逃遁,在京之人,改装易服。一日一夜之间,数十万团民踪迹全无”。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容易给人如下印象:“主战派都是爱国的、勇敢的,主和派都是卖国的、怕死的。”其实,历史和人物不会这般简单。就拿许景澄和徐用仪来说,他们并非不爱国,而是因为对国内外情况比较了解,知道义和团的搞法,只会给国家招来更大祸害;他们也并非怕死,逆慈禧太后淫威而抗言,明显是不计个人安危。事实证明,慈禧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宣战结果,清政府需偿付战争赔款四点五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全国百姓每人赔偿一两多白银。不仅导致国力更弱,而且政府更无威信。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