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后期,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写了嘉善县知县恽敷断案的两个故事: 小钱为了考秀才来到县城,旅店老板的女儿看到他,一下子喜欢上了,就从楼上丢个条子给他,约他夜里上楼来幽会。小钱是个有品德的人,扔了纸
清朝后期,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写了嘉善县知县恽敷断案的两个故事: 小钱为了考秀才来到县城,旅店老板的女儿看到他,一下子喜欢上了,就从楼上丢个条子给他,约他夜里上楼来幽会。小钱是个有品德的人,扔了纸条就走了。隔壁杀猪的陆某捡到纸条,夜里悄悄摸上楼去,黑灯瞎火中与女孩鬼混一番。出门时被女孩父母发觉并追上扯住,陆某拔出刀来捅死女孩父亲后逃走。小钱被女孩家人告到衙门,恽敷看这小钱老实文静,不像杀人的人。就询问女孩:“黑暗中你怎么辨认小钱?他身上有什么特征吗?”女孩说,他屁股上有个瘤。恽敷让人查看小钱,并无这样的瘤。于是派人到浴室去打探,结果查到了屠夫陆某,案情终于大白。 某人做生意归来,想试试自己老婆是否贤惠,就把金银藏在土地庙的香炉里,装成穷困潦倒的样子进了家门。老婆倒真贤惠,对他仍旧很好。夜里他把实话告诉了老婆,第二天一早去取时,却发现金银被偷了,于是告到衙门。恽敷先到他家实地察看,发现隔壁是他叔叔,墙壁很薄能听到隔房声音。又打听得知,他叔叔一向品行不端,于是心里有了数。第二天开堂审案,全村的人都被带来听审,包括这个叔叔。恽敷说,这事土地神最清楚,派人抬来了土地菩萨。恽敷发问,菩萨自然不吱声。恽敷大怒:“在本老爷面前,你土地神还要包庇奸人吗!”命令衙吏拿棍子敲菩萨头。一敲,菩萨耳朵中掉出一张纸,上写:“偷金子者是某人叔叔。”这叔叔吓得面如土色,磕头认罪。原来,恽敷知道他不会轻易认罪,就事先写好了纸条塞在菩萨耳朵里。 评说:古代刑侦技术落后,破案除了严刑逼供外,往往要借助鬼神。分析这两位县太爷的办案方式,虽然都借了迷信之力,却有不同。朱麟徵拍案震断香盘铁链,事出偶然;恽敷敲菩萨得纸,则是在掌握案情基础上设计的审案方式。 靠偶然因素破案,不能保证每次审案都顺利。据《清实录》记载:朱麟徵当石门县令时,地保张奕高没能及时上交钱粮,朱麟徵将其捉来责问,张奕高顶撞了几句,朱麟徵发怒,叫衙吏拖他下去重打三十大板。没想到竟把他打死了。浙江巡抚福崧上奏皇帝,建议把朱麟徵革职。乾隆皇帝考虑,这样其他州县官会不敢放开手脚催交钱粮。于是批示道:朱麟徵打死人,不是因为私仇;地保不交钱粮,又顶撞上司,责打也是应该的;因此降级留任比较合适,今后此类事均可照此办理。 恽敷曾任定海县知县,清道光二年(1822)调任嘉善县知县,后升任海宁州知州,因母亲去世而丁忧离任。他在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很好的政声。据光绪《定海厅志》记载,恽敷为官清廉,断案公正,调任嘉善时,定海百姓都舍不得他离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