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8年桐乡北港河 李渭钫 摄 碗大桐乡城始建于何时? 《桐乡县志》载,明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以崇德地大民伙,政繁事冗,奏析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等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
![]() 1978年桐乡北港河 李渭钫 摄 “碗大桐乡城”始建于何时? 《桐乡县志》载,明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以崇德地大民伙,政繁事冗,奏析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等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又于县治东水门内建县学宫。 这段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方面的信息:其一,桐乡县是从崇德县分析出来的;其二,桐乡之名来源于梧桐乡;其三,县治在凤鸣市,可见明宣德年间,凤鸣必定已是热闹之地了。可以推想,凤鸣市是古代桐乡城的核心,桐乡初创由此起步。 桐乡真正建城要到明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筑桐乡城,周五里,外高三丈一尺,上阔一丈八尺,置水陆门各四。那时是名副其实的“碗大桐乡城”。但无论如何,桐乡城毕竟初具规模了。我们今天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城的基础上,一代代营建,一步步扩大起来的。 明清时期到民国,桐乡城的建设,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程度,都比不上崇德老县城,也比不上濮院、乌镇等工商业发达的市镇。民国二十二年,梧桐始称镇。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梧桐镇解放。 这里有几个突出的节点,使“碗大桐乡城”一跃而成真正称得上城市的桐乡县城。第一个契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经国务院批准,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称桐乡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梧桐镇。第二个契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新时期。第三个契机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不断向东南西北拓展。 “碗大桐乡城”彻底改变了面貌,城区建成区三十多平方公里,扩大好几十倍。如今,我们讲起“碗大桐乡城”时,多半是带着成功者的自豪。就像一个有成就的画家,看着自己孩提时代的涂鸦,不再觉得底气不足而难为情,相反,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