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五月,汤克宽率海盐军民击退倭寇大举进攻。此后,汤克宽被调往吴淞、金山前线,海盐倭患不断,城中人心惶惶。这年冬天,新科进士、福建莆田人郑茂来海盐当知县,与海盐军民患难与共,浴血守城。今天,我们读郑茂所著《靖海纪略》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五月,汤克宽率海盐军民击退倭寇大举进攻。此后,汤克宽被调往吴淞、金山前线,海盐倭患不断,城中人心惶惶。这年冬天,新科进士、福建莆田人郑茂来海盐当知县,与海盐军民患难与共,浴血守城。今天,我们读郑茂所著《靖海纪略》和海盐人朱士迁的《全城志》、朱九德的《倭变事略》等,可以重温那一段烽火岁月: 郑茂到海盐后,立即加强城防,加固并增高城墙,挖深护城河;修筑很高的敌楼,派兵终日守卫瞭望;集中修理火炮鸟枪,制造火药;将西门外的粮仓迁入城内…… ![]()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六日黎明,560多个倭寇乘船驶抵海盐。此时,驻防海盐的军队多数已被调往平湖,去解广陈镇之围,海盐缺兵少将。郑茂告谕军民:与倭寇誓不两立,人人必须拼死守卫家园。他沿用汤克宽所创军民协防办法,每个城堞都指定一兵二民把守,每15个城堞,由一个吏员或士绅负责。倭寇攻东门不下,烧毁城外民房后转攻西门。当时,大量难民涌向西门,将士们不敢开门,郑茂说:“这都是我们的百姓,怎么能忍心丢弃!”他指挥士兵把难民放进城来,门刚关上,倭寇即蜂拥而至。西门外当时是商贸集市,倭寇强攻西门,箭如雨下,军民坚守不动。倭寇恼怒,一把火将西门外三百多间民房化为灰烬,大火一直烧到天宁寺。当天夜里,倭寇又从北门等处偷袭,都被军民用大石头击退。 倭寇攻不下海盐,沿海盐塘一路向北,于城、半逻等集镇都被烧杀淫掠,在嘉兴城下遇到抵抗后原路退回海盐。几天后,参将卢镗率二千兵马赶回海盐,在沈荡和于城之间的孟家堰遭遇倭寇,结果中埋伏大败,明军被杀二百多人,一千多人挤落河里淹死,阵亡将士共计1475人。经此一战,倭寇气焰更为嚣张,又杀回海盐城下。海盐戒严一个多月,郑茂给百姓每天定量分粮,守城者加倍,半夜加发五个饼。他常常身穿便服巡查岗哨,一夜绕城走六七圈,直到东方破晓。对认真守城的,郑茂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偷懒睡觉的,则不分官民,举鞭即打。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