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末才女董小宛葬花处,据说是在风光秀丽的南北湖北湖雾里看花的鸡笼山麓。这里山幽林静,佳木茏葱。明末清初,董小宛为避战乱,随夫冒襄寓居海盐近一年,因而葬花一说也不能称是牵强附会。 前几年,在南北湖风景区方家湾发现一块灰色、长方形石碑,有董小宛
明末才女董小宛葬花处,据说是在风光秀丽的南北湖北湖雾里看花的鸡笼山麓。这里山幽林静,佳木茏葱。明末清初,董小宛为避战乱,随夫冒襄寓居海盐近一年,因而葬花一说也不能称是牵强附会。 前几年,在南北湖风景区方家湾发现一块灰色、长方形石碑,有“董小宛葬花”五个字。因石刻横砌于楼房的墙基内,末一字为水泥抹盖,未能看到。推测应为“处”字。笔者对此也颇感兴趣,于是翻了不少资料,似有所得。 据现有史料记载,一九三六年,程煦元纂,祝静远、吴侠虎、陆凤书、程立等先生参订的《澉志补录》名胜古迹篇中,葬花处条载:“葬花处,永安湖鸡笼山麓附近,旧传董小宛至此埋香,故名。”而此前方溶修、万亚兰补遗的《澉水新志》无此条目,可见这是《澉志补录》新增的内容。据吴侠虎说,当时曾经查询,有淡水村人南社社员张树屏说,小宛之父系庠生,曾为塾师。小宛生而敏慧,貌亦可人,并喜吟咏。家本清贫,因父早逝,家道中落,所以董自盐迁马、惹两山,可能因董之老家相关,流寓于澉之山水间。再读吴侠虎先生所撰有关董小宛在南北湖著述,原来此碑也是祝静远、陆凤书、吴侠虎等人所立。 董小宛(1624-1651)是明末秦淮名妓,与柳如是、李香君、顾横波世称明末四大名妓,后为复社名士冒襄妻。清兵南下,他俩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之久,其中流寓海盐境内一年。但道光《澉水新志》载:“甲申之变,冒襄挈家遁居盐官,寓胡职方孝辕家。”,并无寓居南北湖之说。寓居南北湖宝纶阁和葬花之说,始出于吴东发《澉浦竹枝词》中的“月明试唱董媛句”,董媛即指小宛。 吴侠虎童年时的家庭教师徐闵卿先生曾说:“董曾与冒辟疆同来避难,董是他家附爱人。”徐闵卿系马鞍山雪水港人,原属澉浦,因而推断董出生于马鞍山慷慨桥,与冒辟疆避难至澉,寓居马鞍山及惹山、南北湖等处。而现在所见诗词,仅见近人朱南田作于一九三一年的《暮春游永安湖访小宛葬花处》等诗和一九三六年阿英的《二谈浙东访小说记》中:“晚饭后,到鸡笼山葬花处玩了些时”的记载。由此可见,这种“葬花旧传”在当时也仅是少数文人之间的传说或猜测,这是因海盐县城离南北湖咫尺之遥,冒襄与董小宛寓居海盐,不可能不结伴同游南北湖。 据吴侠虎说,他们商议立石以记其事,具体时间应在一九三六年前后。而此事得以广泛传扬,又是吴侠虎先生等人之功劳,通过《申报》编辑周瘦鹃将此事撰文于上海《申报·自由谈》,一时之间,董小宛葬花南北湖之说在沪上广为流传。电影明星阮玲玉逝世后,吴侠虎拟赠宝纶阁附近董小宛葬花地葬阮玲玉的消息在沪杭各报披露后,此事虽未成为事实,但到南北湖寻访阮墓的人竟络绎不绝。要寻阮墓必先找董小宛葬花处,如此一来,董小宛葬花的故事就越传越广了。 董小宛南北湖葬花处一说,凿切地说,仅见吴东发“月明试唱董媛句”,而董媛真指小宛乎?正如《澉志补录》所载,只能是“旧传”而已。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