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镪指着右手边的一间小屋说,这是他当年的新房,天花板还是自己做的,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了,但天花板未曾改动过。说到这里,赵镪还有些得意,当年他是这里有名的木工,邻居们后来睡的床大多是他帮着做的和修
赵镪指着右手边的一间小屋说,这是他当年的新房,天花板还是自己做的,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了,但天花板未曾改动过。说到这里,赵镪还有些得意,当年他是这里有名的木工,邻居们后来睡的床大多是他帮着做的和修的。 穿过墙门堂的小弄,找到墙门堂内最后的原住居民钱祖仙。她在这里住了50多年,是她看着这里的住户一家家地搬走。“孩子们都住进了新房,原先也想搬走,但在这里住了半辈子,习惯了,现在养几条狗几只鹅来陪自己。” 过眼韶华真可叹,初识仿佛在昨天。昔日人声鼎沸的墙门堂,就在这年复一年中渐渐冷清和落寞,最终遍寻不着旧日的人烟。 见到长安镇文化站站长褚自法,他告诉记者,寺弄具体历史无法考证,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曾发生大火,而长安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死于这场大火,只留下觉皇寺和灵公庙。现在寺弄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的,但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说到寺弄的去留,老褚一脸苦笑,这里原本要成为一片商业楼盘,但考虑到寺弄作为运河文化的见证,历史意义不可估量,他想尽办法把寺弄保留下来,还专门聘请保管员成立“长安镇历史街区保护值勤室”,力争把寺弄全面修缮,为长安镇留下历史见证。 ![]() 墙门堂院内一角,因为长期无人居住,已经是杂草丛生。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