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承志堂的厢楼 横街与庙弄的转角处,有徐氏承志堂,正门现为横街140号。承志堂前后三进,长达七八十米,前后两院各有三楼三底两厢楼,后埭五间半平厅,面临县前河(现崇德路)。后院西侧有一独立小院,是徐府的厨房,院子中间是宽敞的条石铺地大天井,天井南
![]() 承志堂的厢楼 横街与庙弄的转角处,有徐氏承志堂,正门现为横街140号。承志堂前后三进,长达七八十米,前后两院各有三楼三底两厢楼,后埭五间半平厅,面临县前河(现崇德路)。后院西侧有一独立小院,是徐府的厨房,院子中间是宽敞的条石铺地大天井,天井南北各有五间十分精致的平屋,东侧迴廊直通河埠,西侧迴廊间开有朝西的大门,墙门外便是庙弄。如今,承志堂老宅虽破旧不堪,但百年原貌未变;只是第三进平厅和西侧独立小院十多年前因建造农业银行崇德路营业部,已被拆除。 承志堂是徐福谦之子徐多绅从民国初年开始营造,陆续添建,十载始竣。徐多绅(1854-1930),号藕卿,附生,江苏候补知县,诰受奉直大夫,诗写得不错,与海盐张元济等名流交往很深。 民国九年(1920),承志堂正式建成。徐多绅心事重重写了《庚申岁承志堂新居落成纪事》诗,记述了承志堂建造经过。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卜筑也知非真宅,此身安处在其中。一朝突兀见此屋,十载辛勤竟厥功(敝居陆续添筑,十载始竣)。苟美原期遵古训,增华未免逐时风(前埭造时因陋就简,今年重加修葺)。未能早日承先志,隐疚时时到寸衷(先兄菊农公殁于山东下游河工差次,后眷属返里,人众屋窄,先严属望觅一新居,与余迁出,奈其时力不从心)。”原来徐氏颐志堂新宅建成后,徐福谦一支分得西北侧四楼四底独立庭院,长子徐多绶有子女六人,次子徐多绅有子女九人,还是人众屋窄不够住。徐福谦逝于一九〇三年,身前属望徐多绅能另辟新居。后来经济条件许可,徐多绅即在横街购地建造承志堂,颐志堂四楼四底由徐多绅之侄徐受颐、徐受升二房居住。徐受颐的长子徐益柟,字荫南,号剑云,为民国陆军少将。徐受升的五个儿子中有被后人尊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徐益棠教授,徐受升的孙辈中有当代书画名家徐芒耀、徐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