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杨乃武来桐乡卖蚕种

2014-03-26 09:51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桐乡一带家喻户晓,原因有二:一是桐乡紧邻余杭,二是杨乃武结案出狱后曾常来桐乡一带出售蚕种,许多农民见过他,与他交谈过。


杨乃武与小白菜画像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桐乡一带家喻户晓,原因有二:一是桐乡紧邻余杭,二是杨乃武结案出狱后曾常来桐乡一带出售蚕种,许多农民见过他,与他交谈过。

  据大麻镇蚕农范华章说,他高祖父范毛毛有一次去杨乃武老家余杭县仓前镇订购蚕种,杨跟他说起舞龙灯的风俗源于养蚕,是祈求龙蚕丰收的意思。范毛毛回家后,牵头在村里组建了一支舞龙队,此后每年大麻吴王庙会,舞龙队必上台表演,直至今日。杨乃武卖的蚕种名称是“凤参牡丹杨乃武记”。现在,一百年过去了,桐乡一带的老蚕农口口相传,还偶尔说起这段尘封的往事。

  桐乡是著名的蚕乡,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种桑养蚕,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在杭嘉湖地区历来都是最高的。由于蚕种量大,本地蚕种供不应求,历史上一直依靠周边县市供给。在近代,单从余杭县输入的蚕种就有“沈元龙记”、“吴祥富记”等,其中历时最长也最著名的当是“凤参牡丹杨乃武记”蚕种,从清末一直到抗战爆发前。

  杨乃武是余杭县人,世代以种桑养蚕为业,中举后家中也还养蚕。光绪三年(1877),那场震惊朝野的冤案昭雪后,杨乃武回到故里,因为朝廷以其案发前与毕秀姑(小白菜)同桌吃饭,教她读书,有失士林体统,革去的举人功名不予恢复。仕途无望,加上经过累年官司,家中已一贫如洗,在胡庆余堂主人胡雪岩的资助下,赎回部分田产,继承祖业,种桑养蚕,出售蚕种为生。他把满腔的抱负转向致力于改良蚕种,精心研究育蚕技术。每当育蚕时节,他带领家人,清扫蚕房,采摘桑叶,改善喂养方法择优配种孵育,夜以继日,并逐日记下育蚕日记,以积累经验。经过多年的实验,他培育的蚕种品质大有提高,具有孵化率高、抗病率强、结茧层厚、色泽好的优点,深受蚕农喜爱,并取名“凤参牡丹杨乃武记”。由于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家喻户晓,名人效应立显,于是蚕种迅速广播到附近蚕区。

  每年清明时节,杨乃武沿运河乘船去石门、桐乡等地分销蚕种,途经仓前镇时,都要上岸到这场冤案的另一个冤主、爱仁堂药店老板钱坦家小憩,言谈中再三向钱家表示歉意(杨乃武蒙冤后,重刑之下胡乱招供自己在爱仁堂买过砒霜,钱坦于是亦蒙冤,死于狱中)。杨还曾书写一幅屏条赠给爱仁堂药店,对联是:

  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满天富贵;

  寒药热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横批是:镜花水月。语借杭州药王庙中的楹联,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大劫过后、看破尘世的心声。

  民国三年(1914),杨乃武因颈疽(蜂窝疽)病故,终年七十四岁。他的后代仍以养蚕为业,“凤参牡丹杨乃武记”蚕种行销桐乡一带蚕区一直要到抗战爆发,日军侵占后因强行推销日本蚕种,遂被挤出市场。

  后人曾作诗感慨杨乃武因冤狱名世,复以养蚕回归平静的传奇人生:

  多情孽债总深春,

  悔不京华一罪身?

  傲骨书生惊梦后,

  门前尽是买蚕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