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清正风流吕秉之

2014-11-22 11:17 作者:武桢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吕秉之,号九柏,是明代天顺年间有名的内阁大学士文懿公吕原之子。文懿公去世的时候,吕秉之十五岁,明英宗念他父亲辅弼之功,本想直接授他中书舍人之职。碍于条例,只得先补一个国子生。三年丧满,入内阁办事。又过一年,即成化三年(1467)五月,十九岁的

  吕秉之,号九柏,是明代天顺年间有名的内阁大学士文懿公吕原之子。文懿公去世的时候,吕秉之十五岁,明英宗念他父亲辅弼之功,本想直接授他中书舍人之职。碍于条例,只得先补一个国子生。三年丧满,入内阁办事。又过一年,即成化三年(1467)五月,十九岁的吕秉之正式被授为中书舍人。

  虽说是官二代,而且年纪轻轻,但吕秉之却并非是一个纨绔子弟。一方面是吕原教子有方,一方面也和他“自小颖异”的资质有关。从童年开始,他就显露了不一般的才华与学力。

  文徵明在《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吕公行状》里记载了秉之童年时超凡的记诵能力:七岁时的一天,他跟着父亲念书,一开始不太用功,父亲再三催促,才在书案前坐定。照着书本一口气快读一过,数百字的文章已能成诵。

  焦竑《国朝徵献录》里说他在授中书舍人以后,仍然有志于文学。不但手不释卷、钻研不辍,而且拜访前辈、虚心问学。当时黄岩谢方石诗有盛名,于是吕秉之专程前往请教。谢方石称赞他的成就非时辈所能及。据说他常常独坐朗诵《史记》、《汉书》中的警句,颔首沉思,客人来了也不知道。有人戏言他立志太高,他回答:“取法乎上,斯得其中。”实际上,吕秉之是开了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理论的先河。

  吕秉之虽授中书舍人,但不是科甲出身,不得迁升科道部属。他很遗憾,于是上书请求参加科举考试。但当时“凡有职人员入流品者,不得入试”,因此便有人出来参劾他,说他以吕原之荫,得授中书舍人这一七品近侍官,反而欲屈身就试,这是“下泯先泽,上负国恩”,甚至说他“图今日科举之荣,预为他日升迁之地”,连代为奏请的礼部尚书,也要一并究治。

  在这件事上,明宪宗还算大度,他念吕秉之是儒臣之子,特允所请。这样,成化七年(1471),二十三岁的吕秉之中了顺天乡试。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明张元忭所撰《馆阁漫录》就记载“中书舍人之得应试”的方法从吕秉之开始。

  从三十一岁至三十七岁,吕秉之在礼部主客司为官,从员外郎(从五品)升至郎中(正五品)。《明史·职官志》载:“主客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他以前贤为师,事必躬亲、脚踏实地,没过多久其才能就广为人知。三十八岁那年,被擢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当时办公地点在滁州。太仆寺是掌管马政的部门,明人说“国之大事在戎,戎之大用在马”,因此太仆寺的马匹数量属于军事机密,“不得为人所窥”。可是长久下来,连太仆寺竟然也不知马的数量。吕秉之认为太仆寺卿的职能就在于管理马匹,怎么可以一问三不知呢?他一改前弊,要求太仆寺每三年核点有关“马政”的文卷,此后成为常规。在太仆寺的七年,吕秉之也不荒废学问,为官任事注重以史为鉴,《左传》、《汉书》、《后汉书》等读得尤为精通,并反复阅读《周易》等典籍。

  弘治九年(1496),吕秉之升为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达到一生仕宦的顶峰。太常寺在古代是管理祭祀的部门,吕秉之将历朝更改、定制的条文,汇编为《太常条例》一书,作为办事准则。改变了以往那种办事杂乱无章的局面。

  生活中的吕秉之不只清正严苛,也有诗酒风流之处。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玄孙徐承宗守备南京。一日,与吴小仙、孙院使宴饮。他让吴小仙画一幅有关女乐以及孙、吴陪饮的画。画毕,徐承宗大喜,却又叹息:“若有风流题客题诗,岂不更好?”没过几天,吕秉之见到该画,就题诗一首:“吴生画手称奇绝,老我措大能评之。丽人旧读少陵作,此乐独谓君侯宜。”暗用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来赞美徐承宗。徐说:“不必夸我,只要写当日实事。”吕秉之就援引铺叙起来,最后几句是:“吴生吴生欲阐扬,自画白皙居侯旁。如何更著孙思邈,中酒却要千金方。”中酒,即醉酒。徐承宗大笑道:“那天果然是中酒了!”

  正德二年(1507),吕秉之致仕。退休后的他天天以诗酒自娱,绝口不提时政。这是因为当时明武宗登基,刘瑾用事,对前朝老臣尤为苛刻。史书记载,吕秉之平易近人,对郡县举办的官方宴会不大参加,邻里之间却有召必至,为人就像未曾做过官一样。

  如此优哉游哉地过了四年,正德六年(1511)六月三十,吕秉之在家中与世长辞。去世之日,“自郡邑大夫以下,至于贩夫走卒,莫不嗟叹相吊。”第二年,安葬于嘉兴祖坟之傍。

  后世对吕秉之的评价,常说他政事为文学所掩,而文章又为诗名所掩。又说他一天能写诗三四篇,且操笔立就,出语雄浑,人不能及。吕家种有柏树九株,他常常对树吟咏不辍,因此文集名为《九柏山房存稿》。此书在明代当有刊本,清代渐少著录,现在已难寻觅了。如有缘人得见,刊布流传,使后辈一睹吕诗风采,不但有功于吕氏,也是有益于乡邦的好事。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