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丰子恺的诗词艺术

2014-12-04 10:37 作者:夏春锦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才华是多方面的,他所涉及的艺术领域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诗词之于丰先生而言,既是其人生艺术的诗意表达,又是其漫画艺术的有效补充,共同构成了他充满诗性的人生。 目前可知,丰先生最早的诗词作于1918年浙一师求学时的八首。他此时正值


  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才华是多方面的,他所涉及的艺术领域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诗词之于丰先生而言,既是其人生艺术的诗意表达,又是其漫画艺术的有效补充,共同构成了他充满诗性的人生。

  目前可知,丰先生最早的诗词作于1918年“浙一师”求学时的八首。他此时正值弱冠之年,应是朝气蓬勃的年龄,但所作诗歌有反复抒发浓烈乡愁的,如:“他乡作客,每到春来愁如织。怕上层楼,柳暗花明处处愁。”(《减兰》)“故里音书寂寂,客中岁月悠悠。春归人自不归去,尽日下帘钩。”(《西江月》)也有前感叹年华易逝的,如“做弄闲愁闲恼。秋来春去怅浮生,如此年华易老。”(《满宫花》)“如今犹忆,儿时旧学,风雨残编。往事莫须重问,年华一去悠然。”(《朝中措》)

  除此外,由于丰先生深谙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特点,时常能借鉴古代诗人观察生活和提炼生活的创作经验,写出他自己所说的“最喜小中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作品。如《晨起见园梅飘尽口占一绝》和《溪西柳》等,都能小中见大,意趣盎然。这几首都是触景生情之作,很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传统文人气质,虽略有暮年之气,却是丰先生敏感性格的真实写照。

  抗战期间,缘缘堂被炸毁,饱尝流离之苦的他,除了将所见所闻创作成漫画外,也借助诗词抒发情感。《望江南六首》真实地记录了他逃难的艰辛过程,“逃难也,逃到桂江西。独秀峰前谈艺术,七星岩下躲飞机,何日更东归”。诗词还记叙了沿途百姓遭难后的惨状,“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自从踏上颠沛流离的路途,丰先生内心的故园情怀也变得愈加强烈。《避寇萍乡代女儿作》一诗这样写道: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在《仁者无敌歌》中,他写道:岂知中华民,万众一心齐。群起卫社稷,抗战为正义。《高阳台·渌江舟中作》:河山自有重光日,奈离魂欲返无由。恨悠悠,誓扫匈奴,雪此冤仇。这些诗词,不再只是单纯地抒发流离的惆怅,更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发泄心中的愤懑,语句犹如战斗的口号,一反过去其诗词中表现出的阴柔婉转,凸显出现实性的一面。

  诗词也是丰子恺沟通亲情、互慰友谊的载体。沟通亲情的诗作主要是丰先生写给子女的作品。1931年丰先生作《仿陶渊明<责子>诗》,对已出世的六个子女一一作了独具个性的点评,充满温情而又风趣幽默。对儿女的出色表现,他总是不吝赞美之词,表扬长女:“廿载甘藜藿,长年共患难。侪辈皆似尔,不用学陶潜。”对幼女丰一吟更是怜爱有加,父女分别后,“对景思新语,当筵忆笑颜。群儿皆隽秀,最小即偏怜”,又说“最小偏怜胜谢娘,丹青歌舞学成双。手描金碧和渲淡,心在西皮合二黄”,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欣慰与自豪。丰先生也有一些与师友的唱和之作,如《和贺昌群》、《友人赠红豆作诗答之》等。在战乱年代与师友互通音信,彼此慰藉,一首小诗,维系的是老朋友之间那份愈久弥坚的友谊。

  丰先生的诗词艺术还是其漫画艺术的有效补充,成为其漫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了绘画本身所无法表达的那部分内容。这既得益于丰先生自幼就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滋养,又出于其漫画创作之初就追求“漫画富有内涵”的影响。丰先生自幼喜爱诗词,后来甚至把对诗词阅读的感悟转接到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上来。他在读《随园诗话》时,对严东友“凡诗文好处,全在于空”一句感受极为深刻,后来在《构图法》一文中就直接将此转化为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总结。竹久梦二的作品《同级生》也曾让丰先生深受触动:“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绘画与文学》)这直接影响到子恺漫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而子恺漫画中“诗词句图”的创作,更是直接地体现了诗词对子恺漫画创作的影响,丰先生的题画诗和护生诗就是其中的代表。

  建国后,丰先生怀着文化人的赤诚,对新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也同样用诗词为新社会的建设摇旗呐喊,写了一些应景之作。但正如钟桂松所言,这些时政性诗词“出自丰子恺笔下,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似乎都没有当时那些时政性诗词作家们娴熟,读起来有些别扭、拗口。然平心而论……从老画家此时此境此情来看,也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姿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